问题 单项选择题

北方公司为上市公司,增值税一般纳税企业,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17%,2011年之前适用的企业所得税税率为15%,2011年起改为25%,所得税核算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未来期间很可能获得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用来抵扣可抵扣暂时性差异,2011年之前未发生任何暂时性差异。
2011年1月1日,公司“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账户的贷方余额为510万元,2011年度公司实现税前会计利润3809.5万元。2011年度发生的有关经济业务如下:
(1)2011年1月1日起,公司将一项生产用设备的折旧方法由年限平均法改为年数总和法(税法规定采用直线法计提折旧),该项设备账面原价500万元,预计净残值率为4%(与税法规定一致),折旧年限为5年(与税法规定一致),2008年12月投入使用。
(2)2011年1月1日,公司应收款项余额为80万元,12月31日应收款项余额为160万元。年末将坏账准备计提方法由应收款项余额5‰改为账龄分析法后补提坏账准备1.4万元。按税法规定,坏账准备按期末应收款项余额的5‰计提,可在缴纳所得税前扣除。
(3)2011年1月1日,公司“存货跌价准备”账户余额为0.12月31日存货账面实际成本865.1万元,可变现净值为860万元,存货按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计价。按税法规定,存货变现损失以实际发生的损失在税前扣除。
(4)公司为购买一条生产线,于2011年4月16日向银行借款800万元,借款期限5年,年利率为6%;5月15日向另一银行借款1000万元,借款期限3年,年利率5.4%。5月1日购买的第一批设备运抵公司并开始安装,5月16日支付货款800万元和安装费100万元;6月1日支付货款700万元和安装费100万元;6月15日生产线验收合格交付使用,并支付余款100万元。
(5)2011年6月5日,公司收到宏达公司(居民企业)分配的现金股利59.5万元,该项股权投资系公司2009年1月1日购入,公司采用成本法核算。宏达公司适用企业所得税税率为15%。
(6)2011年度,公司以每台售价3.8万元(不含增值税,下同)销售产品5700台给非关联企业;以每台售价3.5万元销售产品1200台给非关联企业。所有的销售均符合收入确认条件,款项均已收到,所销售产品的账面平均成本为每台3万元,未计提存货跌价准备。无产品出口、产品销售退回和销售折让事项发生。
(7)2011年度,公司以100台产品与另一公司交换原材料一批,双方商定的交换价格(公允价值)为每台3.9万元。该批产品的账面平均成本为每台3万元,未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8)2011年1月1日,公司“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账户的借方余额为250万元,“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账户的贷方余额为100万元。2011年购进货物、接受劳务共支付增值税进项税额1051万元,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及货物运输业发票均通过税务机关认证、审核。12月31日“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账户和“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账户的余额均为0。当年未发生减免税款和进项税额转出事项。
(9)2011年度,公司用银行存款向税务机关缴纳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310万元,缴纳印花税、房产税、车船税150万元,缴纳企业所得税1254万元,缴纳代扣的个人所得税200万元。
(10)2012年2月18日,公司召开董事会,制定如下利润分配方案:按2011年度净利润的15%提取盈余公积,分配普通股现金股利每10股2.5元(公司总股本为10000万股,每股面值1元),并批准于2012年2月25日对外公布财务报告。
根据上述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北方公司对董事会决定的利润分配方案进行账务处理后,“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账户的贷方余额为( )万元。

A.445.25

B.2435.25

C.2951.20

D.3375.00

答案

参考答案:C

解析: 根据日后事项准则,分配的现金股利不在当年度进行账务处理。
2011年度净利润=3809.5-937.5=2872(万元)
可供分配利润=2872×(1-15%)+510=2951.2(万元)
本题涉及利润分配的核算。考生应熟悉利润分配核算的具体内容。

阅读理解与欣赏

弘扬科学精神的思路吴国盛

今天到处都能听到弘扬科学精神的呼声。但这个正被弘扬的东西究竟指的是什么?人们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弘扬科学精神,现在一个广泛持有的思路是,在科学与人文相区别的意义上,特别的张扬科学的优越性。这种思路分两部分:第一部分,基本上把科学精神等同于科学方法,因为科学之区别于非科学、科学之特别的有效用,就在于科学方法;第二部分,主张把在科学研究领域特别有效用的科学方法,不仅不折不扣的运用在实际的科学研究中,而且要运用到更广泛的日常社会生活领域中去。我把这样的主张定义成科学主义:主张在科学领域行之有效的科学方法可以而且应当在非科学领域普遍使用。

在这种思路下人们对“什么是科学精神”的回答,基本上都是关于“什么是科学方法”的总结概括。但问题在于,有没有一个普遍适应的科学方法。历史学派的科学哲学家都承认,像逻辑主义那样建立一个严格的超历史的形式方法论以符合科学发展实际上是不可能的。任何方法都是具体的、历史的。

因此,一般的谈论科学方法可能是舍本逐末。对于一个非科学家,或者对于一个正处在日常生活中的科学家来说,有没有必要把科学方法也同时运用起来呢?弘扬科学主义的人所希望的正是这个。我可以举例来说明,为什么科学主义是不可取的。对所有的对象一视同仁,忽略掉它们的特质,从而用数学的方法对它们进行处理,这是典型的科学方法。但是,忽略掉个体的特质,肯定不是没有缺陷的,特别用在人与人交往的领域。教育学里有一个原则叫“因材施教”,如果培养学生像搞工业化的流水线生产一样,那肯定不是一个好的教育方法。一些伟大的科学家们都深深地意识到科学的有限性,反对科学的“无限扩张”。爱因斯坦在对加州理工学院学生的讲话中说:“你们只懂得应用科学本身是不够的。关心人的本身,应当始终成为一切技术上奋斗的主要目标。”1937年9月的一封信中,爱因斯坦说:“我们切莫忘记,仅凭知识和技巧并不能给人类的生活带来幸福和尊严。”

我已经指出了弘扬科学精神的第一种思路的种种缺陷,但我还是赞成弘扬科学精神的提法,因为还有第二种思路。第二种思路是科学与人文相统一的思路。这里弘扬的不是与人文相对立的意义上更具优越性的科学方法,而是本质上就是人文精神的科学精神,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自由”精神。它与第一种思路的效用的精神、科学至上的精神相对立。竺可桢说:“只问是非,不计利害。”“不计利害”对于一个崇尚实用理性的民族来说是很难理解和接受的,这正是我们缺乏科学精神的根本原因。“不计利害”包含着独立思考、怀疑批判的精神,包含着不畏强权、为真理而献身的精神,包含着为科学而科学的精神,所有这一切,实际上都是自由的精神。

为什么要弘扬真正的科学精神?因为在这个科技昌明的时代,自由的精神反而面临着威胁和危险。“算计利害”而非“不计利害”成了压倒性的时代精神,令自由的心灵感到窒息,这是90年代的有识之士发起人文精神大讨论的真正动机。弘扬科学精神轻而易举地走上了第一种思路,更表明“不计利害、但求是非”的自由精神已处在遗忘的边缘。

小题1:与原文意思相符合的一项是(  )(3分)

A.把在科学领域行之有效的科学方法运用到其他领域的做法属于科学主义。

B.一般人或者是处在日常生活中的科学家不能把科学方法运用到自己的生活中。

C.只有懂得科学本身,拥有知识和技巧,人类的生活才会有幸福和尊严。

D.第一种思路弘扬的是与人文相对立的、科学至上的精神,容易导致科学“无限扩张”。小题2:完全不能证明“科学主义是不可取的”一项是(  )(3分)

A.任何方法都是具体的、历史的,没有一个普遍适应的科学方法。

B.科学领域行之有效的科学方法可以而且应当在非科学领域普遍使用。

C.科学主义对所有的对象一视同仁,忽略掉它们的特质。

D.一些伟大的科学家们意识到科学的有限性,反对科学“无限扩张”。小题3:作者认为,真正的科学精神与现在人们广泛认为的科学精神有什么本质差别?(3分)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