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多项选择题

A公司为国有控股公司,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25%,预计在未来期间不会发生变化。 2008年1月1日首次执行新会计准则。2008年1月1日经董事会和股东大会批准,于 2008年1月1日开始对有关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作如下变更:
(1)考虑到技术进步因素,自2008年1月1日起将一套办公自动化设备的使用年限改为 5年。该套设备系2005年12月28日购入并投入使用,原价为81万元,预计使用年限为8年,预计净残值为1万元(同税法),采用直线法计提折旧。按税法规定,该套设备的使用年限为8年,并按直线法计提折旧。
(2)发出存货成本的计量由后进先出法改为全月一次加权平均法。A公司存货2008年年初账面余额为1 200万元,未发生减值损失。
(3)用于生产产品的无形资产的摊销方法由年限平均法改为产量法。A公司生产用无形资产2008年年初“无形资产”账面余额为1 000万元,“累计摊销”科目余额为300万元 (与税法规定相同),已经摊销3年,未发生减值;按产量法摊销,每年摊销200万元。变更日该无形资产的计税基础与其账面价值相同。
(4)开发费用的处理由直接计入当期损益改为有条件资本化。2008年发生符合资本化条件的开发费用700万元,本年摊销100万元(与税法规定相同)。税法规定,资本化的开发费用计税基础为其资本化金额的150%。
(5)对某栋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出办公楼的后续计量由成本模式改为公允价值模式。该楼 2008年年初账面余额为2 000万元,未发生减值,变更日的公允价值为2 500万元。该办公楼在变更日的计税基础与其原账面余额相同。
(6)将全部短期投资重分类为交易性金融资产,其后续计量由成本与市价孰低改为公允价值。该短期投资2008年年初账面价值为560万元,公允价值为580万元。变更日该交易性金融资产的计税基础为560万元。
(7)所得税的会计处理由应付税款法改为资产负债表债务法。
上述涉及会计政策变更的均采用追溯调整法,不存在追溯调整不切实可行的情况;A公司预计未来期间有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用以利用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要求:根据上述资料,不考虑其他因素,回答下列各题。

(3)下列关于A公司就其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变更后有关所得税会计处理的表述中,正确的有( )。

A.办公自动化设备2008年度多计提的10万元折旧,应确认相应的递延所得税资产2.5万元

B.无形资产2008年多摊销的100万元,应确认相应的递延所得税资产25万元

C.对2008年度资本化开发费用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150万元

D.将短期投资重分类为交易性金融资产核算,应确认相应的递延所得税资产5万元

E.对出租办公楼应于变更日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125万元

答案

参考答案:A,B,E

解析: 选项A,2008年度对于会计上比税法上多计提的折旧额应该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10×25%=2.5(万元)。
选项B,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100×25%=25(万元)。
选项C,由于在初始确认无形资产时,既不影响会计利润,也不影响应纳税所得额,所以虽然产生了暂时性差异,但不确认相关的所得税影响。
选项D,账面价值大于计税基础,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而不是递延所得税资产。
选项E,变更日投资性房地产的账面价值为2 500万元,计税基础为2 000万元,应该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500×25%=125(万元)。

单项选择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1-4题。

草堂·诗魂

        ①细雨蒙蒙,落叶飘飘。

        ②当我来时,又是茅屋为秋风所破的季节。老天像有意在营造一份思古幽情,像有意让人来品味一种人生意蕴——“文章憎命达”!

        ③茅屋而草堂,草堂而杜甫。草堂,这绝代诗圣生命的一大栖息处,这和着一个风雨飘摇的时代、一个伟大灵魂沉吟的处所——杜甫草堂,早已成了成都的杜甫草堂公园。草堂公园由大廨、诗史堂、工部祠和柴门等景观组成,给成都人一个清幽的休息场所,也给远方慕名而来的游客以精神的慰藉。设施是对过往的纪念,也是对现在的经营。只是草堂,作为一个诗人艺术生命的凝结处,作为中国文学史的一个纠结点,作为一段历史的观象台,太有特点了,情绪也太浓重了。“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读清人顾复初的“异代不同时,问如此江山,龙盘虎卧几诗客;先生亦流寓,有长留天地,月白风清一草堂”那副对联,更让人嘘唏不已。草堂的文化意义与杜甫在世时命运的反差也太大了。然而,又让人坚信只要确实灿烂过,也就注定会占有辉煌。

        ④草堂足供观赏,甬道曲折,尽可徜徉,更何况又是细雨迷蒙,黄叶铺地!草堂,草堂,此时此际的草堂在诉说什么呢?从开元到天宝,《壮游》,《三吏》《三别》,《北征》,《秋兴八首》……直到《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代诗史再现了一个时代,仅这些就足以彪炳青史了。这是杜甫的不朽,这是杜甫的辉煌,这也是杜甫的价值所在。舍此,我们又何以了然在一个大起大落的时代里,有一个愈老大愈清瘦愈苦寒的杜工部!这些是不必说的。但仅仅如此,就远不能了然杜甫诗歌抑郁沉雄的内在生命力,也远不能了然士人的用世之志与命运悲剧。这正是“文章憎命达”的命意所在,是其深层的人生意蕴所在,也是中国历史上人才的成就与命运的二律悖反。

        ⑤中华传统,士人总有一份天下之志、用世之心,更何况出身于奉儒守官世家的杜甫!杜甫曾抒写人生抱负:“甫昔少年日,早充观国宾”,“自谓颇挺出,立登要路津。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他希望一出山就占据要津,而且充满理想色彩—— 要让君王赶上传说中的尧舜,要使全国民风淳朴敦厚。志莫大焉!然而,命运总是跟人开玩笑,历史也总在捉弄志士仁人。由开元到天宝,张九龄罢相,李林甫上台,唐王朝也已今非昔比,贤能之人想说什么做什么都已不可能了。这是国家的不幸,时代的不幸,也注定了杜甫一生宏图大志的落空。肃宗即位后,杜甫表面上拥有一官半职,比如左拾遗、华州司功参军、工部员外郎,而实际上却难有作为,薪俸也不足以养家。离开中原后,其行迹大略是同谷一锦城一夔州一潭州,同时他的生命也如一片黄叶飘到了尽头。

        ⑥可是,他的诗作却从此更加如长河激浪,深潭照物,映现出一代河山的风云、生灵的状貌。它们如钟,如鼓,回响在中华历史的长空。杜甫的命运就这样确定了,杜甫的历史角色及其创作成就也就这样确定了。这时我们再吟味《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诗句,就会发现,个人的遭际,在诗圣眼中已不算什么了,此时他所想的只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苦寒到此已极矣,而忧患、仁慈至此亦已极矣! 杜甫之胸怀,杜甫之心地足以光照日月!“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或者说经邦济世,要的不就是这种德与才么? 但是,风雨飘摇中的唐王朝抛弃了杜甫,而历史却于风雨飘摇中造就了另一个杜甫。这究竟是杜甫的不幸,还是杜甫的幸运呢? 历史总是把一份生命的朴素,让人咀嚼得百味丛生。

        ⑦流连一番,天色已晚,该走了。细雨依然。

1、从文中看,“草堂的文化意义”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文章第四段看,“草堂在诉说什么呢?”请根据文意概括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①这篇文章写到了哪些方面的对比?请任选四例作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简要分析这种写法的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对这篇文章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

A、文章通过分析《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诗句,鲜明地揭示了杜甫在风雨飘摇的时代,不顾个人生活的苦寒,关注国事,心忧苍生的伟大胸怀。

B、作者借用顾复初的对联抒发参观杜甫草堂的感慨,择取杜甫著名诗句阐述诗人的理想与情怀,引用贴切,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C、围绕“文章憎命达”这一中心,文章深入探讨了伟大诗人杜甫《壮游》,《三吏》《三别》,《北征》,《秋兴八首》以及《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诗的历史意义。

D、文章以写景和交代游踪开始,接着点明主旨,然后分别从草堂引发的观感、杜甫人生艺术道路两个方面展开叙述,最后以写景和交代游踪作结,结构完整,中心突出。

E、文章用“如长河激浪,深潭照物”形容杜甫诗歌波澜壮阔、想像奇特的浪漫色彩,用“如钟,如鼓,回响在中华历史的长空”形容杜甫诗歌超越时空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