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多项选择题 案例分析题

胎龄28周的早产儿,出生体重1050g,生后有呻吟、吐沫,并进行性加重,拍胸片示:双肺透光度低,毛玻璃样,可见支气管充气征。查体:早产儿貌,反应差,全身皮肤青紫,鼻翼扇动,三凹征阳性,双肺呼吸音低。心率160次/分。

该病儿的诊断正确的是()

A.早产儿,超低出生体重儿

B.早产儿,极低出生体重儿

C.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D.呼吸衰竭

E.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F.新生儿感染性肺炎

G.极早早产儿

答案

参考答案:B, C, D

解析:1.胎龄≥28周<37周为早产儿,<28周为极早早产儿。体重<1000g为超低出生体重儿,≥1000g而≤1500g,为极低出生体重儿。结合胎龄,生后即有呼吸困难,胸片有典型的RDS表现,而且有三凹征等表现。所以应存在呼吸衰竭。2.呼吸窘迫综合征最有效的治疗是肺表面活性物质替代治疗或/和呼吸及辅助通气。3.经肺表面活性物质替代治疗和呼吸及辅助通气后应随时复查胸片,以了解病情发展情况及有无气胸、肺部感染等并发症;早产儿由于大脑发育不成熟、凝血功能差等因素,很可能并发颅内出血,特别是72小时以内,所以有条件应做床旁颅脑超声或CT;早期病情不稳定,容易有血糖紊乱,应监测血糖;由于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特点,早期容易有高胆红素血症,特别是早产儿脑膜发育不成熟,胆红素易透过脑膜引起胆红素脑病,所以应监测胆红素,及时予以干预治疗。早期病情不稳定,需要随时检测血气分析。需要的检查比较多,应检测血常规,了解有无贫血及感染情况。而听力及视网膜病是病情稳定以后需要检查的项目。5.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按疾病严重程度分为五期。Ⅰ期:视网膜后极部有血管区与周边无血管区之间出现一条白色平坦的细分界线。Ⅱ期:白色分界线进一步变宽且增高,形成高于视网膜表面的嵴形隆起。Ⅲ期:嵴形隆起愈加显著,并呈粉红色,说明新生血管不仅长入嵴内且发展到嵴上。此期伴纤维增生,并进入玻璃体。Ⅳ期:部分视网膜脱离,又分为A与B级。ⅣA为周边视网膜脱离未累及黄斑,ⅣB为视网膜脱离累及黄斑。视网膜脱离多属牵引性,但亦有渗出性。Ⅴ期:视网膜全脱离,常呈漏斗型,可分为宽漏斗、窄漏斗、前宽后窄、前窄后宽4种。所以答案选B。6.28天以后仍然需要机械通气或不能离氧,符合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诊断,胸片有点片状高密度影,符合肺部感染表现。病儿早产极低体重儿,肝脏及胃肠发育不成熟并且多有长时间静脉营养,胆汁淤积综合征是常见的并发症,而且直接胆红素已超过总胆红素的50%,所以胆汁淤综合征诊断是成立的。

单项选择题

阅读以下文字,完成61—65题。据报道,美国宇航局的“雨燕”卫星日前观测到一个距地球约131亿光年的天体。该天体形成于宇宙大爆炸后的6.4亿年,是迄今人类观测到的距离地球最遥远的天体。此次观测到的最遥远天体其实是一种伽马射线暴。美国宇航局“雨燕”观测卫星最早于2009年4月23日观测到这一伽马暴,该伽马暴也因此被命名为“GRB 090423”。天文学家通过研究发现,该伽马暴大约距离地球131亿光年。美国哈佛史密松森天体物理中心科学家伊多伯杰是双子星北座望远镜观测小组的成员,据伊多伯杰介绍,“这是距离地球最远的伽马暴,同时也是迄今为止人类在宇宙中所发现的最遥远天体。”为了计算090423伽马暴与地球的距离,天文学家们首先通过膨胀空间方法测量了该伽马暴的光线所延伸的距离以及变红的程度。通过测量发现,该伽马暴红移值大约为8.2,比此前发现的所有伽马暴的距离都要远。此前的红移值记录仅为6.7。如此远距离的伽马暴也意味着,这颗已经死亡的恒星应该是自所谓的“重新电离时期”以来最早的天体。据了解,伽马射线暴是宇宙中一种伽马射线突然增强的现象。伽马射线是波长小于0.1纳米的电磁波,是比X射线能量还高的一种辐射,它的能量非常高,能够消灭临近星体上的任何生命。在离地球6000光年范围内的任何伽马射线暴都能够摧毁臭氧层,从而破坏地球。忽略掉其金属粒子的特性,这种毁灭每10亿年就有可能发生,但可能是银河系中的高金属含量使得地球受到保护。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天文学家约叔亚布鲁姆认为,“对于天文学来说,这是一起分水岭事件。如果天文学家能够发现更多更远距离的伽马暴,他们或许可以通过光谱测定宇宙是如何快速变化的以及变化的原因。”要想绘制并形成早期宇宙的结构图,必须要首先发现更多更遥远的伽马暴或其他爆炸事件。然而,这一过程进展较为缓慢。“雨燕”卫星迄今已经发现了120个可测距离的爆炸事件。不过,包括090423伽马暴在内,仅有三个是引爆于宇宙大爆炸之后的第一个十亿年之内。主要原因在于宇宙形成最早期,恒星光线的频率不高,通常无法形成像伽马暴那样的爆炸事件。此外,直到最近红外探测器的敏感度才足以测量更为遥远而短暂的伽马暴余辉。在多年的运行中,“雨燕”卫星先后共10次捕捉到以极快角速度运行的伽马射线暴,其中,最短的伽马射线暴只持续了50毫秒。据估计,伽马射线暴每年约有100次左右。科学家们表示,由这些观测数据得出,短期伽马射线暴的产生不同于长期伽马射线暴。虽然在这两个过程中都有黑洞的诞生,但短期伽马射线暴比较接近于两颗中子星合并的模型,而长期伽马射线暴则比较符合恒星灭亡的过程。

从文中可以看出,天文学家尚未确证()。

A.在发生短期伽马射线暴过程中也会诞生出黑洞

B.银河系中的高金属含量使得地球臭氧层免受摧毁

C.伽马射线是一种高能电磁波,会毁灭星体附近任何生命

D.通过测量伽马暴的红移值可以计算出其与地球之间的距离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