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2006年12月5日至7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强调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切实把科学发展观落实到实处,努力实现速度、质量、效益相协调,消费、投资、出口相协调,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真正做到“又好又快”发展。
材料二: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温 * * 指出:2006年我国经济平稳快速增长。但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仍然存在不少矛盾和问题,如:一是经济结构矛盾突出。一二三产业比例不合理,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投资消费关系不协调;二是经济增长方式粗放。突出表现在能源消耗高、环境污染重。2006年全国没有实现年初确定的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4%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2%的目标。
(1)我国经济发展将“好”放在“快”前,意味着什么?
(2)阅读材料二,结合我国国情,谈谈我国坚持“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这一要求的必要性。
(3)请列举当地经济发展中不符合“又好又快”这一要求的现象,并提出合理化建议。(现象、建议各一条即可)
(1)意味着经济发展不仅注重速度,更注重质量和效益,即更注重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学生回答符合题意即可)
(2)①我国面临严峻的资源环境形势。经济发展中仍然存在增长方式粗放,能源消耗高,环境污染严重的问题,所以经济发展必须坚持“好”字当头,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正确处理好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②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较低,发展不平衡。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经济发展必须在“好”的基础上求“快”,大力发展生产力,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建设小康社会。
(3)现象要符合当地实际;建议要针对现象,且具体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