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多项选择题

(六)为了人类免受气候变暖的威胁,1997年12月,在日本东京都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第三次会议上,通过了旨在限制发达国家温室气体排放量,以抑制全球变暖的《京都议定书》。《京都议定书》规定,到2010年,所有发达国家排放的二氧化碳等6种气体的数量,要比1990年减少5.2%,发展中国家没有减排义务。对各发达国家来说,从2008年到2012年,必须完成的消减目标是:日本消减6%,加拿大消减6%,东欧各国消减5%~8%。新西兰、俄罗斯和乌克兰则不必减少,可将排放量稳定在1990年的水平上。2005年2月16日,《京都议定书》正式生效。议定书允许缔约国采取的减排方式之一是:国家之间可以进行排放额度买卖的“排放权交易”。即难以完成任务的国家,可以花钱从超额完成任务的国家买进超出的额度。温室气体一般是指由于人为原因造成的空气中该种气体含量增多。二氧化碳能强烈地吸收地面长波辐射,使气温升高。西方八个主要工业国家领导人,于2007年6月6日至8日聚首德国北部海滨小镇海利根达姆,共同讨论全球热点问题。 * * 国德国 * * 默克尔说,峰会的根本意义是为全球化进程塑造国际政治形态。正是基于这个理念,德国为这次会议制定了一份雄心勃勃的议程。在短短的会议日程上,八国首脑们要讨论气候变化、能源安全、投资自由化、知识产权保护、非洲发展等全人类关心的问题。德国希望本届峰会上八国领导人能就一些问题达成共识。气候变化作为本届峰会的首要议题,在会议召开前就被炒得火热。旨在限制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京都议定书》2012年就将到期。德国提出,在本届会议上各方就2009年前温室气体减排全球框架协议取得共识;到2050年全球温室气体排放应比1990年的水平降低50%、全球平均气温上升不超过2摄氏度。但是,德国提出的目标遭到了全球最大温室气体排放国美国的坚决反对。双方在会前的谈判中就已经较上了劲。美国极力想删除所有涉及减排目标的量化标准,而德国 * * 默克尔则表示在关键问题上决不作无原则让步。5月31日美国总统布什推出了应对气候变化的“长期战略”,德国领导人对这种“缓兵之计”的做法评价不高。但美国的不合作将有可能使德国最后在这个问题上功亏一篑,并直接影响到本届八 * * 会的“圆满成功”。应德国 * * 默克尔邀请,胡 * * * * 于6月6日至8日赴德国海利根达姆出席了八国集团同发展中国家领导人对话会。中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五分之一,也就是说,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的人中,每五人就有一个中国人,所以中国政府高度重视这个问题,并本着对中国人民负责,对全人类共同利益负责,对子孙后代负责的精神,来处理这个问题。中国将继续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在国际上积极推动和参与气候合作,支持在可持续发展的框架下,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为主渠道开展合作。发达国家历史上温室气体排放量大,现实人均排放水平高,资金技术能力强,他们应该履行应承担的减排承诺,并在资金投入和技术转让方面给发展中国家以实际帮助。“贫困解决不了环境和气候问题。如果离开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离开发展中国家的能力建设,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只能是一句空话。”

美国拒绝加入《京都议定书》缔约国的原因是()。

A.美国是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最大的国家

B.当前大幅度减少温室气体就意味着减少能源消费

C.这将严重影响美国的经济发展

D.严重损害美国石油大财团的利益

答案

参考答案:A,B,C

问答题 案例分析题

背景材料:

阅渎下 * * 段高中化学教学中有关“铁的重要化合物”的材料。

材料一《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的内容标准:根据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实例或通过实验探究,了解钠、铝、铁、铜等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能列举合金材料的重要应用。

材料二“铁的重要化合物”内容属于高中化学必修阶段的无机元素化合物教学内容,必修化学课程中的无机元素化合物知识安排在《化学1》的“主题3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中。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使用教科书《化学1》的目录: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

第二节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

第三节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

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材料三以下是某教师设计的教学活动: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关于铁的氧化物的介绍,利用分类法归纳FeO、Fe2O3、Fe3O4的性质,并填写表格。

【学生实验1】氢氧化铁、氢氧化亚铁的制备与Fe3+离子检验(整合实验)。

【问题情景1】阅读课文,结合实验现象,思考与讨论:

1.利用KSCN溶液,可以根据什么现象检验溶液中Fe3+的存在?Fe2+离子遇到KSCN会产生相同的现象吗?

2.FeSO4溶液滴加KSCN溶液一段时间后,再次观察溶液的颜色,出现了什么变化?该变化说明了什么?由此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3.Fe(OH)2沉淀是什么颜色?为什么往FeSO4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后生成的沉淀会出现颜色变化?

【师生小结】

【问题情景2】

1.从Fe2+被O2氧化为Fe3+,体现了Fe2+的什么性质?除了O2,还有哪些物质可以氧化Fe2+

2.若要实现从Fe3+转为Fe2+的变化,需要加入什么物质?

【学生实验2】Fe2+与Fe3+的转化,按照教材P)61科学探究进行实验,观察与记录实验现象。

【问题情景3】结合实验探究的现象,思考与讨论:

l.Fe3+与铁粉充分反应后的产物是什么?如何证明?

2.回忆前面有关Fe2+的实验,为什么用Fe与稀硫酸制备FeSO4溶液,并保持铁过量?

3.实验中如何判断Fe3+已充分反应?反应不充分对实验结果有何影响?

【师生小结】

【问题情景3】学生课后思考与讨论

通过学习我们知道,Fe2+离子和Fe(OH)2中+2价的铁均易被氧化。根据所学的知识,思考:利用FeSO4溶液和NaOH溶液时,如何通过实验条件的控制,制备较纯净的Fe(OH)2白色沉淀?

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铁的化合物”这一教学片段的有关任务:

问题:

(1)试确定本课的三维教学目标。

(2)说明本节课的教学策略。

(3)请对本课内容进行板书设计。

(4)请对本课内容设计导入。

(5)请写出氢氧化铁、氢氧化亚铁的制备与检验Fe3+离子的实验步骤。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