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8分)
在四十余被害的青年之中,刘和珍君是我的学生。学生云者,我向来这样想,这样说,现在却觉得有些踌躇了,我应该对她奉献我的悲哀与尊敬。她不是“苟活到现在的我”的学生,是为了中国而死的中国的青年。
她的姓名第一次为我所见,是在去年夏初杨荫榆女士做女子师范大学校长,开除校中六个学生自治会职员的时候。其中的一个就是她;但是我不认识。直到后来,也许已经是刘百昭率领男女武将,强拖出校之后了,才有人指着一个学生告诉我,说:这就是刘和珍。其时我才能将姓名和实体联合起来,心中却暗自诧异。我平素想,能够不为势利所屈,反抗一广有羽翼的校长的学生,无论如何,总该是有些桀骜锋利的,但她却常常微笑着,态度很温和。待到偏安于宗帽胡同,赁屋授课之后,她才始来听我的讲义,于是见面的回数就较多了,也还是始终微笑着,态度很温和。待到学校恢复旧观,往日的教职员以为责任已尽,准备陆续引退的时候,我才见她虑及母校前途,黯然至于泣下。此后似乎就不相见。总之,在我的记忆上,那一次就是永别了。
我在十八日早晨,才知道上午有群众向执政府请愿的事;下午便得到噩耗,说卫队居然开枪,死伤至数百人,而刘和珍君即在遇害者之列。但我对于这些传说,竟至于颇为怀疑。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然而我还不料,也不信竟会下劣凶残到这地步。况且始终微笑着的和蔼的刘和珍君,更何至于无端在府门前喋血呢?
然而即日证明是事实了,作证的便是她自己的尸骸。还有一具,是杨德群君的。而且又证明着这不但是杀害,简直是虐杀,因为身体上还有棍棒的伤痕。
但段政府就有令,说她们是“暴徒”!
但接着就有流言,说她们是受人利用的。
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节选《记念刘和珍君》)
小题1: 从以上文段可以看出刘和珍君是怎样的人?请概括。(3分)
小题2:在文中,加点的“惨象”指 ,“流言”指 。 (2分)
小题3:在画线句中,作者用“始终微笑着的和蔼的”来修饰“刘和珍君”,有什么作用?请简析。(3分)
小题1:(3分)刘和珍是个①追求进步敢于反抗;②有责任感,正义感,不怕牺牲;③本性善良,为人谦和;④有组织能力,在同学中有威望的人。(3分,写出三个即得满分)
小题2:(2分)段(反动)政府制造惨案,杀害爱国青年;(1分)段(反动)政府以及反动文人诬蔑爱国学生是暴徒、受人利用。(1分)
小题3:(3分)(1)意在强调刘和珍的和蔼善良;(2)能很好地反衬反动派的凶残。(3)能更好地表达出作者内心的悲愤之情。(每点1分)
小题1:
题目分析:解答此题要考虑人物身份、年龄、主要性格特点,然后结合文本内容加以概括。答题时要规范:先概括特点,然后结合原文事例简析。简析时要扣住文本的主要内容,答题时要分条作答,而且要尽量多答。
小题2:
题目分析:本题考查对句中重要词语的理解。回到原文不难确定“惨象”指的是反动政府杀害爱国青年,制造的惨案;“流言”指的反动文人对爱国青年的诬蔑。解答时不要仅仅局限于本句的理解,要结合上下文揣摩,还要考虑全文的中心。
小题3:
题目分析:本题考查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始终微笑着的和蔼的”一句中“微笑”“和蔼”是两个关键词,解答一要从两个角度考虑:一是表现刘和珍本人,二是反衬反动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