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易砚,也称奚砚、易水古砚,相传始于战国,成于唐代。千百年来,易砚以其悠久的历史、天赋的石材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在中国砚林中独树一帜。
易砚产生于河北易县。易县古称易州,位于太行山与燕山山脉交汇处。易砚和同出于易州的易墨颇有渊源。宋晁贯之《墨经》载:“凡古人用墨,多自制造,故匠氏不显。唐之匠氏,唯闻祖敏。”祖敏,唐代制墨家,号济上,易州人。唐宋以来,历代制墨匠人多出自易州。相传,是继承了祖敏的制墨技术的奚超父子,在易水津水峪取易水研墨时,发现此地石质密实,色黑紫,夹斑纹,细腻似玉,于是采回雕刻成砚,人称“奚砚”。
易砚石料最初采于南易水南岸百林寺。这些砚石是名为“紫翠石”“玉黛石”的紫色、灰色水成岩,石料上往往点缀着黄、白、绿等颜色的斑点、纹理,甚至暗紫、碧绿等不同色彩的页状叠积。所制砚台具备发墨、贮墨、润笔、励毫的特性。
易砚以色彩柔和著称。制砚师利用不同石材的色彩页层、斑纹,根据石料形状、石质等设计构思,巧用玉石工艺的“俏色”,因材施艺。从古至今,易砚制作技艺由简到繁,形制逐渐多样,题材日益丰富。制砚师综合采用平雕、透雕等手法,雕刻出山水、花卉、瓜果、人物、禽兽、鱼虫、名胜等形象,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因而,易砚自唐宋以来成为宫廷贡品和传世名砚,受到王公贵族、文人墨客乃至平民百姓的珍爱。
代易州文化发达,也战乱频发,因而易砚的发展历程也波澜起伏。古代易砚技艺持续的传承与成熟,时间跨度从五代到清雍正皇帝在易县首建西陵。宋辽时期,易州列入辽国疆土,易砚受到辽邦器重,易砚技艺得到发展。元朝建立后,易砚作为北方的重要砚种也受到统治者的重视。明代易砚继续保持发展势头,至清代,易砚被乾隆皇帝等赏识,促进了其技艺的成熟。
明清时期的易砚从实用性向收藏观赏性飞跃,制砚融雕刻、书法、文学等为一体,形制和题材趋向多样化,北国的刚劲浑朴兼江南的纤秀细腻,独特的风格已露端倪,并一直延续至民国。新中国成立后,易砚出现了公社和个人共同开发生产的局面,主要生产龙砚、龟砚、蚕砚、琴砚、棋砚等。改革开放以来,易砚进入创新与兴盛时期,易县工艺美术厂独创“易水”砚品牌,为易砚夺得诸多荣誉。1996年,易县工艺美术厂改制,河北易县燕下都易水古砚厂接收了美术厂的技术工人和商标,易水砚进入新的发展时期。2004年,公司更名为河北易水砚有限公司,并于2006年被文化部定为“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2008年,“砚台制作技艺·易水砚制作技艺”入选国务院公布的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承传统文脉、拓现代新境的易砚迎来了一个新的时代。
(摘编自2012年11月25日《人民日报》孙若琳的《古砚新辉》)
小题1:下列对易砚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易砚,产于太行山和燕山山脉交汇处的河北易县,以色彩柔和著称,和同出于易州的易墨十分有渊源,也称作奚砚、易水古砚。
B.用作易砚的砚石都是点缀着黄、白、绿等颜色的斑点、纹理,甚至暗紫、碧绿等不同颜色的页状叠积的石料。
C.易砚制作工艺由简到繁,题材日益丰富,制砚师采用平雕、透雕等手法,雕刻出的山水、花卉、人物、名胜等形象惟妙惟肖。
D.易砚不仅成为宫廷贡品和传世名砚,而且受到了王公贵族、文人墨客乃至平民百姓的珍爱,这应该是自唐宋以后的事了。小题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奚超父子继承了唐代制墨家的制墨技术,并且在易水津水峪发现了石质密实、颜色黑紫并夹带斑纹、细腻如玉而适合雕刻成砚的石材。
B.从五代到清雍正皇帝在易县首建西陵,古代易砚技艺得到持续的传承与成熟:在宋辽时期,技艺得到发展;到清代,因被乾隆皇帝等赏识,促进了其技艺的成熟。
C.出现公社和个人共同开发生产易砚的局面,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后,主要生产龙砚、龟砚、蚕砚、琴砚、棋砚等;改革开放以后,易砚进入创新与兴盛时期。
D.曾接收了易县工艺美术厂的技术和商标的河北易县燕下都易水古砚厂,2004年更名为河北易水砚有限公司,之后就被文化部定为“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名为“紫翠石”“玉黛石”的紫色、灰色水成岩最初采于南易水南岸百林寺,这种砚石所制的砚台具备发墨、贮墨、润笔、励毫的特性。
B.制砚师巧用玉石工艺的“俏色”,根据石料形状、石质等设计构思,利用不同石材的色彩页层、斑纹,因材施艺。
C.明清时期,制砚融雕刻、书画、文学为一体,从实用性向收藏观赏性飞跃,形制和题材趋向多样化,形成独特的风格,并一直延续到民国。
D.易砚因其悠久的历史、天赋的石材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在中国独树一帜,目前,已入选国务院公布的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