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选择题

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所用试剂和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

答案

答案:A

题目分析:根据主要物质和杂质的性质的不同来分析。

A、杂质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而主要物质氢气不能反应,故通过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并干燥,能除去杂质,正确;

B、主要物质碳酸钠和杂质硫酸钠都能与硝酸钡溶液反应,故不能用硝酸钡溶液除去碳酸钠中的硫酸钠,错误;

C、主要物质氯化钠溶于水,杂质细沙不溶于水,故可加水溶解、过滤、蒸发结晶来除杂,只是加水无法除杂,错误;

D、主要物质铁粉和杂质氧化铁都能与稀盐酸反应,故不能用稀盐酸除去铁粉中的氧化铁,错误。故选A

点评:一般的除杂质题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时不能加入新的杂质,这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说明文,完成1—4题。 

       笔记本电脑以其小巧、轻便的优点博得了很多爱好者的青睐,特别是液晶显示屏具有的辐射小、无闪烁、健康环保等等特点,更是爱好者们所永远追求的。但这种液晶显示屏并不完美,它经常存在一些让人无法接受的瑕疵——坏点。坏点数目的多少是衡量液晶显示屏质量好坏的重要指标。

       液晶显示屏的坏点又称点缺勤,它是指液晶屏显示黑白两色和红、黄、蓝三原色下所显示的子像素点,每个点是指一个子像素。液晶屏最怕的就是坏点。一旦出现坏点,则不管显示屏所显示出来的图像如何,显示屏上的某一点永远是显示同一种颜色。这种“坏点”是无法维修的,只有更换整个显示屏才能解决问题。坏点大概可以分为两类,其中暗坏点是无论屏幕显示内容如何变化也无法显示内容的“黑点”,而最令人讨厌的则是那种只要开机后就一直存在的亮点。液晶技术发展到现在,仍然无法从根本上克服这一缺陷。

       笔记本的液晶显示屏由两块玻璃板构成,厚约1毫米,中间是厚约5微米(l/1000毫米)的水晶液滴,被均匀间隔隔开,包含在细小的单元格结构中,每三个单元格构成屏幕上的一个像素。在放大镜下呈现方格状,一个像素即为一个光点。每个光点都有独立的晶体管来控制其电流的强弱,如果该点的晶体管坏掉,就会造成该光点永远点亮或不亮,这就是前面提到的亮点或暗点,统称为“坏点”。

       按照业内默认的标准,“坏点”是一种“正常”现象,只是别太多。笔记本电脑出现一定数量的亮点或暗点是液晶显示屏技术的一种特性,对于任何一个生产厂家,这样的现象都是不可避免的。有的厂家认为,液晶屏上的暗点和亮点的总数超过了9个,部分大尺寸的电脑屏幕甚至超过16个,才会被认定存在问题。所以出现过消费者买了电脑发现坏点问题后,厂家根本不认账的现象,几乎所有笔记本经销商都遇到过要求换货或更换液晶屏幕的用户。

       “坏点”真的不可避免吗?随着竞争加剧和技术工艺水平提高,液晶屏的生产厂家提高了原料标准,加强了生产和检验等内部质量控制,大大减少了其出现的频率。检查坏点的方法相当简单,只要将液晶屏的亮度及对比度调到最大(显示全白的画面)或调成最小(显示全黑的画面),你可能会发现,屏幕上有不少亮点或暗点存在。液晶显示器厂商一般对此的解释是,只要坏点的数量和分布没有超出一定的标准,出现一个或者多个坏点的液晶显示器都是符合行业标准的。

       有关笔记本电脑液晶显示屏保养、维护方面的文章比较多,在这里就不再重复了,只是提醒一下广大的笔记本拥有者,在使用笔记本的时候,一定要避免长时间开机工作,更不能长时间显示同一个画面,这样更容易使液晶显示屏加速老化,促使坏点的形成。

       日常使用的时候最好避免对屏幕指指点点,不要用腐蚀性液体擦拭屏幕,不要在装笔记本电脑的包上面放置重物,不要用力拍屏幕,用清水擦拭的时候,尽可能地将布拧干。

       往往听说许多朋友在购买笔记本电脑的时候,千挑万选,眼里容不下一粒沙子,至于对坏点更是无比的关注,绝不容许自己的笔记本电脑有一个坏点,但买回来之后,又懒得保养维护,任由屏幕上积满灰尘口水也懒得擦,殊不知,使用不当,也会使液晶屏产生坏点。

                                                                              (选自《北京日报》2004年5月6日,有删改。)

1.坏点出现的原理是什么?

                                                                                                                                                   

2.用自己的话说说为什么消费者买了电脑发现坏点问题后厂家不认账?

                                                                                                                                                    

3.简单检测坏点的方法是什么?(不超过20个字)

                                                                                                                                                   

4.使用笔记本电脑如何避免坏点的产生?

                                                                                                                                                   

材料题

在过去的200多年里,美国以自己的方式主导和演绎着世界的历史。这里面,既有追求自由的坚韧,也有攫取利益的贪婪。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在考察美国兴盛的原因时,我们可以把注意力首先放在美国的自然条件上。美国位于北美洲大陆的中部和南部,土地肥沃,可耕地占国土面积的90%。其中约占美国全部土地面积的1/2的中部大平原,不仅是美国的,也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农业区。密西西比河及其支流由北向南流去,注入墨西哥湾,给农业以灌溉之利。丰富的矿产资源和纵横交错的河道更使这地区后来成为工业区。

材料二:下图为富兰克林设计的一副名为《团结或者死亡》的政治漫画。漫画上一条分节的蛇讽喻北美殖民地的不团结。富兰克林以“团结或者死亡”为标志,敦促殖民地人民团结起来,组织防御联盟以抗击外来侵略者。

材料三:1776年7月4日,英属北美的13个殖民地的代表签署了一份宣言,宣言中说:“一个民族解除他们同另一个民族之间的政治联系,并在世界各国之间,依照自然法和上帝愈旨,争取独立和平等的地位。”随着宣言的发表,这些长期以来一直由于风土人情和宗教信仰不同而各自分离的殖民地,共同向着一个团结的国家迈出了正式的第一步。这是决不可能后退的一步。正如富兰克林所表示的:“要么我们团结一致,要么我们将一个个被绞死。”

材料四: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美国尚欠欧洲债务60多亿美元,到战争结束时统计,全世界在大战时有20个国家欠美国的债,其中欧洲各国共欠美债94亿美元。当时就有人指出:“有多少国家从中得到好处呢?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一定会想到美国。只有美国一国在战争中完全是获利的,它从负债累累一跃而成为各国的债主。”华尔街成为世界主要的金融中心和全世界财政资本剥削中心。

材料五:列宁说:“美国把所有的国家,甚至最富有的国家,都变成了自己的进贡者。他们掠夺了数千亿美元,每一块美元都有1000万死者和2000万残废者的血迹。”

(1)根据材料一回答,有利于美国经济发展的自然条件有哪些?(写出两点即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材料三,提炼出美国要获得独立的最关键因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三中的“宣言”指的是美国独立战争期间的哪部文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材料四概括,第一次世界大战对美国经济地位的影响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根据材料五回答,列宁对美国的行径持什么态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