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古诗,回答问题:(5分)

菊 花

元稹

秋丝绕舍似陶家, 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 此花开尽更无花。

小题1:“秋丝绕舍似家”一句中的“陶”是指东晋诗人                 。(1分)

小题2:诗歌第一句的“绕”字写屋外所种菊花之多,第二句“绕”字写出了什么?(2分)

小题3:简要说说诗人偏爱菊花的原因。(2分)

答案

小题1:陶渊明(1分)

小题1:第二句的“绕”字写赏菊兴致之浓,不是到东篱便驻足,而是“遍绕篱边”,直至不知日之将夕。

小题1:菊花在百花之中是最后凋谢的,一旦菊花谢尽,便无花景可赏,人们爱花之情自然都集中到菊花上来。因此,作为后凋者,它得天独厚地受人珍爱。也含有对菊花历尽风霜而后凋的坚贞品格的赞美。

小题1:本题考查对历史名人的认知能力。结合陶渊明的爱好是菊花来理解“陶”指的是谁即可。

小题1:本题考查对诗句中重点字的理解能力。第二个“绕”,主要写出了赏菊兴致之浓,遍绕篱边,不忍离去的情态。(2分,意思对即可)

小题1:本题考出理解诗歌的能力。结合诗歌中 “菊花”的特征来分析作者喜欢菊花的原因即可。(2分,意思对即可,无论答出哪一点都可得满分)

材料题

政治文明的演进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政制)这臻“文明”一途,实应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浓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天下一大变局”。——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材料二 寓封建(注:即分封)之意于郡县之中,而天下治矣。……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今之君人者,尽四海之内为我郡县犹不足也,人人而疑之,事事而制之。……有司之官……无肯为其民兴一日之利者,民鸟得而不穷,国乌得而不弱?——顾炎武《顾亭林诗文集》

材料三 ……直到近百年来,才发生新的变化。……皇帝和贵族的专制 * * 是被推翻了,代之而起的先是地主阶级的军阀官僚的统治,接着是地主阶级和大资产阶级联盟的专政……伟大的近代和现代的中国革命,是在这些基本矛盾的基础上发生和发展起来的。——毛 * * 《中国革命与中 * * 党》(1939)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周和秦朝的主要政治制度。分析说明周秦政治制度的主要差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二中“其专在下”、“其专在上”各指什么。材料中顾炎武提出了怎样的思想主张,并予以简要评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三中“新的变化”指什么?加横线的文句分别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近代以来中国社会政治变革的历史趋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