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歌曲能反映和记录一个时代的历史,也可以见证时代的变迁。

材料二

材料三 浙江衢州人朱惠诚,在家乡种了10余年的地,最近他来到江苏张家港市塘桥镇,尽管干的依然是他熟悉的农活,但他每月却能领到固定工资。在张家港,像朱惠诚这样的“农业工人”已有2万余名。

全国总工会的一份调查表明,目前,仅跨地区流动的农民工就有l亿多人,已有超过三分之一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到非农产业。工人队伍构成发生历史性变化,农民工已成产业工人的主体。

多年来,随着农民工地位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务工者条件得到改善,生活也越来越好,有的还利用打工时学到的技术,回乡创业,当了老板。

回答:

(1)材料一《在希望的田野上》人们的希望源于什么?《春天的故事》中1992年“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是指什么?有何影响?(6分)

(2)依据材料二概括改革开放的重大成就。(3分)

(3)改革开放30年中国农民的角色定位出现了历史性变化,依据材料三概括其变化。(3分)

(4)2008年中国人民大学与国家经济与发展改革委员会共同筹建了一个关于改革开放的论坛,各界反响热烈。请为论坛设计一条宣传性标语(字数不得超过20字)。(2分)

答案

(1)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给农村带来了希望。(2分)邓 * * 南方谈话;(2分)极大地解放人们的思想,深化了改革开放。(2分)

(2)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生活改善;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变化。(3分)

(3)从传统农民到农业工人;从传统农民到产业工人。从传统农民到农民企业家。(3分)

(4)只要符合活动主题即可。如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开创中国建设新局面;改革开放是中国发展的永恒动力等等。(2分)

回答第一问必须紧扣歌曲时间“1979年”和“1992年”,分别联系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已召开和邓 * * 南方谈话组织答案文字。第二问剖析三段材料文字中的关键信息提炼出国家实力、人民生活和思想观念三方面的变化成就。第三问也强调分析材料找出解题线索,第四问比较灵活,组织答案应紧扣改革开放这一关键信息即可。

单项选择题 A1/A2型题
解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