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综合题

中国是个农业大国,更是个农民大国。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夫在芸耨,妻在机杼,民无二事,则有储蓄。……眷夏夫出于南亩,秋冬女练[于]布帛,则民不困。

——《尉缭子·治本》

材料二

   

1865年英国在上海创办的耶松船厂  江南制造总局成立于1865年,起初厂址在

上海虹口,后来迁到市南高昌庙

     

荣家的保兴面粉厂              鸦片战争后流入城市破产的农民

材料三 以下是张德元、潘林《农民眼中的农村改革三十年——基于安徽省16市农村千人问卷调查》的部分结果:   

 

图一                            图二

回答:

(1)依据材料一,归纳小农经济的特点,指出与这种生产方式相适应,长期在我国古代存在的主要政治制度和主流思想。(5分)

(2)依据材料二指出近代经济结构有何特点?其形成原因是什么?(4分)

(3)从材料三图一看,安徽省农民对农村土地承包制的评价,有58%的人认为:总体来看是好的,但也存在很多问题。结合你的理解,说明这一结果的理由。(4分)

(4)在传统的农村社区,农民们比较重视亲缘、地缘关系,看重生活快乐,“平安是福”几乎是大家的共识。然而,此次调查结果表明,农民的传统价值观似乎已经被颠覆。从材料三图二中可以看出,安徽农民价值观念最突出的变化体现在哪里?(1分)从经济发展的角度分析变化的原因。(2分)   .

答案

(1)特点: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自给自足。(3分)主要政治制度:中央集权制;主流思想:儒家思想。(2分)

(2)小农经济逐渐解体,近代工业出现,多种经济成份并存。(3分)工业文明冲击。(1分)

(3)获得了生产和经营的自主权,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2分)问题:随着生产力的逐步提高,家庭分散经营中因土地规模过小而效益不高的问题日渐突出(种地不赚钱);不利于先进技术的推广使用;政府以权力干预农民经营自主权;城镇化发展中,强行多占农民耕地;频繁调整土地,经营预期不稳定,不利于投人增加。(答出任意两点即可,其它答案若言之有理亦可得分)(2分)

(4)农民认为他们生活中最重要的是金钱。(1分)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市场经济意识增强。(2分)(若回答农民生活水平提高,得1分)

本问是对中国农村经济的考查。第1小问考查的是小农经济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回答当时的主要政治制度及主流思想;第2小问以图片的形式呈现,回答时注意图片的注释,将其归纳提炼即可,分析原因时注意结合工业革命的时间回答;第3小问是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积极作用和局限性的考查,积极作用可从经营方式的改变对生产的推动角度回答;存在问题可从分散经营、先进技术的推广困难、占用农民耕地等角度分析;第4小问可直接从图片中判断农民的价值观念中最重要的内容,结合市场经济的发展及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等内容回答。

单项选择题
填空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