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分)以民为本,重视改善农村民生,关系着农村的和谐与稳定。建国后的不同时期,中 * * 党在农村民生问题的探索中,有过挫折的教训,也有过成功的喜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1958年,当谈及人民公社问题时,毛 * * 说:“人民公社,一曰大,二曰公;......政社是合一的;搞公共食堂,自留地取消,鸡鸭及房前屋后的小树还是自己的,这些到将来也不存在;......人民公社有 * * 主义的萌芽,产品十分丰富,粮食、棉花、油料都实行 * * 。如果做到吃饭不要钱,这是一个大变化。大概十年左右,可能产品非常丰富,道德非常高尚,我们就可以在吃饭、穿衣、住房上面实行 * * 主义,公共食堂,吃饭不要钱,就是 * * 主义。”
材料二 1978年12月,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20户农民代表联名签订了分田和包产到户的契约,由此揭开了中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小岗村1978年没有单干的时候只能收3万斤粮食,单干后当年就收了18万斤,一下子就翻了6倍多。人均收入由上年的22元跃升为400元。这样,吃饭的问题都解决了,虽然说小岗没有富起来,但住、穿、吃方面都进步了很多。
材料三 “一年越过温饱线,20年没过富裕坎”。这是相当长时期内,一拨又一拨参观考察者安徽小岗村的感慨和评价。而素有“天下第一村” —— 华西村,坚持农工商并举、实现年营业收入达450亿元,户户住别墅,家家有汽车,人均存款超过百万元。提到华西村,就不能不提吴仁宝,他不仅懂经营、懂管理,更关键在于他懂得研究国家的大政方针和政策,抓住我国千载难逢的改革开放大好机遇,及时摈弃了传统农民的生活劳作方式,以承揽加工业务为主,带领广大村民走上了共同富裕的道路,也将华西村打造成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样本。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时建立人民公社的主观愿望是什么?你是如何看待人民公社化运动的?(4分)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现象?小岗村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此后中 * * 党又采取了哪些措施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7分)
(3)依据材料三指出,华西村成为“天下第一村”的原因有哪些?(不得摘录原材料)(3分)
(4)从上述材料中,你能得到哪些认识?(2分)
(1)可以通过大规模生产的方式,提高生产效率;建立人民公社可以加速社会主义建设、提前建成社会主义并逐步向 * * 主义过渡。(2分)反映了不适应当时农村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挫伤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当时的经济困难。(2分)
(2)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小岗村基本解决温饱问题。(1分)促进农村调整产业结构,使农业生产向专业化、商品化、现代化方向发展;推动了乡镇企业的兴起;废除人民公社制度,促进农村基层 * * 建设。(6分)
(3)改革开放为华西村的发展创造条件;领导者懂经营,会管理;坚持农工商并举,发展多种经营。(3分)
(4)民生政策的调整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 ;满足国民社会生活的需要是制定民生政策的重要依据;民生政策的制定要与时俱进。(2分,只要言之成理,任何一点即可。)
根据题前说明本题主要考查建国以来不同时期,党在农村民生问题上的探索。问号(1):根据材料可总结概括人民公社的主观愿望为:向社会主义过渡,满足物质文化需要;如何看待人民公社化运动就是对其评价,注意要辨证看待,主观愿望是积极的,但客观效果是消极的,无法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不利于民生问题的解决。问号(2):材料二反映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带来的影响,促进了民生问题的解决。深化农村改革的措施回答改革开放以来党在农村的政治、经济等方面举措即可。问号(3):华西村巨大发展的原因根据材料三后半部分概括即可。问号(4):根据材料围绕农村民生问题展开回答得到的认识,言之有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