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试述信息资源配置的主要原则。

答案

参考答案:信息资源配置主要遵循以下4 个原则:(1)社会经济福利最大化原则。信息资源从生产、传输、分配直至开发利用的全过程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在这一系统中,每一经济利益主体既与其他经济利益主体相联系,又保持相对独立,独司其责。配置信息资源势必涉及到各经济利益主体之间以及系统和环境之间的经济利益分配关系。判断信息资源配置是否有效必须站在全社会的高度,以社会经济福利最大化为判定标准(4 分)。(2)需求导向原则。信息资源不论是在时间、空间矢量上的配置还是在品种类型上的配置,最基本的依据都是用户对信息资源的需求性,我们无法想象将信息资源配置于根本无需求欲望的用户手中能导致社会经济福利最大化。用户信息需求的每一变化都会影响到各种资源配置模式的效益,并进而影响到配置模式的调整和选择决策(3 分)。(3)公平原则。公平是指人们对某种社会现象的一种道德评价,认为它是否应当如此,是否公正合理。公平意味着经济福利在所有相关的个人或组织之间的分配达到均衡状态。这里所说的均衡分配与平均分配有着截然不同的含义,它要求资源配置者在按照社会经济福利最大化原则和需求导向原则配置资源的时候要注意做到公正合理地对待每一用户,不偏不倚,不掺杂情感因素(3 分)。(4)市场手段和政府手段互补原则。市场机制与资源配置是同一问题的两个不同侧面。市场供求、价格、竞争、风险机制的充分运作可以有效地调节信息资源在生产、传输、分配和开发利用过程中的经济利益和经济关系,以利益驱动构建信息资源配置效率的大厦。政府手段是有效配置网络信息资源的另一种很重要的手段。信息资源尽管是面向全球的,但不论是生产、传输还是分配、开发利用,都离不开政府的作用和影响。市场手段和政府手段在作用形式、条件、效果等方面是不一样的。在实际操作时,应注意协调互补,使两者形成有机的配合。一般地,能够通过市场手段配置的,就尽量通过市场的供求、价值、竞争、风险等机制去自动配置;不能或难以通过市场手段配置的,资源配置者应在前述三项原则的指导下运用政府手段去配置(5 分)。

问答题 案例分析题

阅读下列说明和C语言函数,将应填入(n)处的字句写在答题纸的对应栏内。

说明:在一个分布网络中,资源(石油、天然气、电力等)可从生产地送往其他地方。在传输过程中,资源会有损耗。例如,天然气的气压会减少,电压会降低。我们将需要输送的资源信息称为信号。在信号从信源地送往消耗地的过程中,仅能容忍一定范围的信号衰减,称为容忍值。分布网络可表示为一个树形结构,如题图4-1所示。信号源是树根,树中的每个节点(除了根)表示一个可以放置放大器的子节点,其中某些节点同时也是信号消耗点,信号从一个节点流向其子节点。每个节点有一个d值,表示从其父节点到该节点的信号衰减量。例如,在题图4-1中,节点w、p、q的d值分别为2、1、3,树根节点表示信号源,其d值为0。每个节点有一个M值,表示从该节点出发到其所有叶子的信号衰减量的最大值。显然,叶子节点的M值为0。对于非叶子j,M(j)=max{M(k)+d(k)|k是j的孩子节点)。在此公式中,要计算节点的M值,必须先算出其所有子节点的M值。在计算M值的过程中,对于某个节点i,其有一个子节点k满足d(k)+M(k)大于容忍值,则应在k处放置放大器,否则,从节点i到某叶子节点的信号衰减量会超过容忍值,使得到达该叶子节点时信号不可用,而在节点i处放置放大器并不能解决到达叶子节点的信号衰减问题。例如,在题图4-1中,从节点p到其所有叶子节点的最大衰减值为4。若容忍值为3,则必须在s处放置信号放大器,这样可使得节点p的M值为2。同样,需要在节点q、v处放置信号放大器,如题图4-2阴影节点所示。若在某节点放置了信号放大器,则从该节点输出的信号与信号源输出的信号等价。函数placeBoosters(TreeNode*root)的功能是:对于给定树形分布网络中各个节点,计算其信号衰减量的最大值,并确定应在树中的哪些节点放置信号放大器。全局变量Tolerance保存信号衰减容忍值。树的节点类型定义如下:

c函数如下: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