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努力改善创业和就业环境。下表的数据反映了我国20世纪80—90年代以来,经济增长和就业增长的演变状况。
单位:%

年份1989199219951996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
GDP增长率4.114.210.59.68.87.87.18.07.58.07.8
就业增长率1.831.010.901.301.261.171.070.981.300.980.90
就业弹性系数*0.446 0.0710.0860.1350.1430.1500.1510.1230.1730.1230.115

* 就业弹性系数指就业速度与经济增长速度的比值,即经济增长每变化1个百分点,所对应的就业数量变化的百分值。
请回答:
(1)结合上述材料,分析说明为什么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经济在保持高增长速度的同时,却役有带来较高的就业增长速度。
(2)当前为了扩大就业,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你认为应该从哪些方面采取措施

答案

参考答案:

解析:(1)从表中数据来看,20世纪80~90年代以来我国经济增长在保持较高速度的情况下,却没有拉动就业的同步增长。这主要是由于:体制转型深化,企业下岗失业人员增加;产业结构调整升级,资本和技术密集程度提高,结构性失业问题突出;我国人口基数大,经济增长创造的就业机会被人口增长部分抵消,劳动力的总供给大于总需求,新增劳动力对就业形成很大的压力。 (2)就业是民生之本,促进就业关系到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当前解决好就业问题的措施主要有:确立经济增长和就业增长并重的长期战略和政策,通过促进经济增长来扩大就业,又通过扩大就业来促进经济增长;在产业结构调整中,培育新的就业增长点,发展第三产业,充分发挥中、小企业吸纳就业的作用,鼓励人们自谋职业和灵活就业;继续全面落实再就业扶持政策,实施就业援助制度,增加就业和再就业资金投入,强化就业技能培训和就业指导;逐步建立城乡统筹;规范运行的劳动力市场,完善社会化的就业服务体系。[命题出处] 跨学科综合题,涉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第六章的内容,兼及《形势与政策》考查的知识点: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之一即扩大就业;国家关于扩大就业的政策。[思路剖析]本题围绕扩大就业,设置了两个问题。第一问要求分析“20世纪80~90年代以来我国经济在保持较高增长速度的同时,却没有拉动就业的同步增长”的原因。第二问更增加了场景感,要求考生从一个研究者的角度来提出“解决好就业问题的措施”。 回答的思路和要点是:首先回答我国经济增长在保持高速度的情况下,没有带动就业同步增长的原因。其原因肯定是多方面的,既有经济体制转型、产业结构升级导致的体制性与结构性裁员方面的原因,也有我国人口基数大、劳动力总量供过于求方面的原因,等等。 其次是回答解决就业问题的重要性,要从多个角度回答。最后回答扩大就业应采取的措施。 回答这一点的基本技巧是把与扩大就业有关的点都回答出来,点越多一般越好。如继续推动经济增长,创造就业机会;发展第三产业,拓展就业领域;加强培训和指导,完善就业服务体系等。[必背考点] 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相关内容,扩大就业的相关政策。[应试对策] 注意:第一、本问题教材没有系统阐述,考生的感性认识多一些,这样所答的内容较为琐碎、零乱,需要考生自己来分析、概括。第二、就业是民生之本,努力扩大就业,关系到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不仅具有重大的经济意义,而且具有深远的政治意义。就业矛盾突出是我国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当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之一,积极扩大就业是我国宏观调控的一个长期目标和任务之一。理论联系实际,不回避重大的社会问题(包括民生焦点),这是近年来政治理论命题的一个基本理念。

多项选择题
判断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