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列文段,完成后面习题。(本大题共三小题,共11分)

天狼伴星——谈才:实验与思维

科学研究需要多种才能:制造仪器之才,观察实验之才,抽象思维之才,推理计算之才,等等,但基本上是两种:一是实验,一是思维。既能动手,又能动脑。

科学史上有些人由于这两种才能而成对出现,他们共同协作,导致重要发现。例如前面提到过的第谷与开普勒,又如伽利略与牛顿,法拉第与麦克斯韦。“每一对中的第一位都直觉地抓住了事物的联系,而第二位则严格地用公式把这些联系表述了出来,并且定量地应用了它们。”(《爱因斯坦文集》第1集,第15页)

法拉第(Michael  Faraday,1791-1867),出身于英国的一个贫苦家庭,父亲是铁匠。他只上过短期小学,十三岁去书店当学徒,以从事化学与电学的实验。后来,他听了英国化学家戴维的演讲,印象很深,便写信给戴维,请求介绍到皇家学院去工作。在工作中他表现了杰出的实验才能,对实用电学的三大分支(电磁感应﹑电化学与电磁波)做出了贡献。他还得到了能量守恒的正确概念。但他在科学理论上的成就则较少受人注重,例如关于电磁学说,虽然他已提出了电磁与磁场等基本思想,但表述不明确,没有找出数量上的规律。直到麦克斯韦,用精确的数学方法作了透彻的说明,才为世人所普遍接受。

然而不要以为这两种才能不能兼备,切勿把才能神秘化,俗话说得好,“熟能生巧”,苦干是巧干的母亲。许多人如李时珍﹑达尔文(C.Darwin,1809-1882)等就一身兼有这两种才能:既善于从自然界索取第一手资料,又能独具慧眼,从中找出规律来。

著名的天狼伴星的发现在天文学史上传为佳话,同时也显示了人类的智慧,1834年,贝塞尔(F.W.Bessel,1784-1846)观察天狼星自行时,发现它并不沿着直线(直线指太阳的弧)运动,而描绘出波浪形的曲线。他怀疑这是由于天狼星被另一颗紧挨着它的星所摄动而产生的曲线。1844年,经过详细的计算后,贝塞尔从理论上断定这颗星(后来叫天狼伴星)是存在的。1862年,也就是他死后十六年,美国的克拉克把新制成的18英寸(1英寸等于25.4毫米)的天文望远镜对准天狼星时,果然发现了这颗伴星,贝塞尔的预言光辉地被证实了。

天狼伴星是人类最先发现的白矮星,它的质量大得惊人,密度为水的17万倍。贝塞尔的发现,也证明他是一个兼备实验和思维的人。

贝塞尔对数学也很有研究,贝塞尔函数就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节选自王梓坤《科学发现纵横谈》)

小题1:下列关于天狼伴星的说法,符合原文的一项是(  )

A.是1834年贝塞尔在一次天文观测中发现的。

B.1862年,美国的克拉克用18英寸天文望远镜证实了贝塞尔关于天狼伴星存在的预言。

C.天狼伴星密度约为水的17万倍,是人类最先发现的白矮星。

D.天狼星的发现,证明贝塞尔具备实验和思维两种才能。小题2:下列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科学研究需要的才能基本上是实验和思维两种,但对某些具体科学家而言,有时并不能兼备。

B.科学史上有些人由于实验和思维两种才能而成对出现,说明这两种才能不能兼而有之。

C.在科学史上,也有一些杰出科学家同时具备实验和思维两种才能,如法拉第﹑李时珍﹑ 达尔文﹑贝塞尔等。

D.贝塞尔和克拉克,就象伽利略和牛顿一样,一者“直觉地抓住了事物的联系”,一者“严格地用公式把这些联系表述了出来,并且定量地应用了它们”。小题3:作者认为,科学研究总体上需要实验和思维两种才能。请结合中学阶段学习科学知识的经验体会,谈谈实验和思维的关系。(5分)

答案

小题1:B

小题2:A

小题3:实验和思维有着密切的关系,应是相辅相成的。作为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注重这两方面能力的培养。例如物理实验课是一门基础实验课,是知识的底层,这底层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的,在这个基础上加上思维能力充分发挥主观积极因素,就能提高学习效率。

小题1:

题目分析:A项中表述不准确,贝塞尔只是“怀疑这是由于天狼星被另一颗紧挨着它的星所摄动而产生的曲线”并非发现天狼伴星。C项中原文为“密度为水的17万倍。”不是“约为”。D项中原文为“贝塞尔的发现,也证明他是一个兼备实验和思维的人”。

小题2:

题目分析:B项属于表述绝对,从文中第四段可知这两种才能可以兼备。C项中法拉第不属于这类人。D项中贝塞尔兼具这两种才能,并非只具备其中一种才能。

小题3:

题目分析:本题解答时根据文中作者的观点不难答出实验和思维对于科学研究的重要性,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学生答题时关键还是结合自己中学阶段学习科学知识的经验。

单项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