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李某是某公司生产部门主管,该部门有20 多名员工,其中既有生产人员又有管理人员。该部门的考评方法采用的是排队法,每年对员二考评一次。具体做法是:根据员工的实际表现打分,每个员工最高分为100 分,上级打分占30%,同事占70%在考评时。20 多个人互相打分,以此确定员工的位置。李某平时很少与员工敦工作中的问题进行交流, 只是到了年度奖金分配时,才对所属员工进行打分排序。  (1)该部门在考评中存在哪些问题  (2)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

参考答案:1.该部门在考评中存在的问题有: (1)考评方法不合理,缺乏客观标准。对于生产人员和管理人员的考评,应首先将员工的工作表现与客观标准相比较,而不能仅仅采用排队法这一员工之间主观比较的方法。 (2)考评方式不合理。生产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工作性质、工作过程和结果有着本质的不同,因此,应采用不同的标准分别进行考评,而不能混在一起互相打分。 (3)对生产人员和管理人员进行考评时,都应以上级考评为主,而不能以同级考评为主,这样会影响考评的客观公正性。 (4)主管平时缺少与员工的沟通,很少对员工进行指导,这影响了考评结果的客观性。 (5)绩效考评应按步骤进行,这样才能有效发挥绩效考评的作用。 (6)考评周期不合理。生产人员和管理人员的考评周期不应都为一年,生产人员应相对短一些。 2.产生问题的原因是: (1)主管李某缺乏绩效管理的相关知识,不能科学有效地在本部门实施绩效管理。 (2)绩效管理目的不明确。绩效管理的根本目的是促进企业和员工的共同发展,而不仅仅是为了发放奖金。

材料题

  材料一 国王是法律的创造者,而非法律创造国王。假如臣民认为国王滥用权力,他们只好祈求上帝开导国王,把他引到正确的道路上去……正像争论上帝能做什么是无神论和渎神一样,作为一个臣民去争论国王能做什么,或者国王不能做这做那,也是僭越和高度的侮辱。 ——摘自(英)詹姆士·斯图亚特《神权》(1603年) 

  材料二 人们参加社会的理由在于保护他们的财产,他们选择一个立法机关并赋予其权力的目的,是希望由此可以制定法律,树立准则,以保卫一切社会成员的财产……当立法者们图谋破坏人民的财产或贬低他们的地位,使其处于专断权力下的奴役状态时,立法者就使自已和人民处于战争状态,人民因此就无须再予服从,而只能寻求上帝给予人们的抵抗强暴的共同庇护。    ——摘自(英)约翰·洛克《政府论》(1688年)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内容分析以上两则材料思想、倾向的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史实说明这两种思想在其所处时代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两则材料都提到“上帝”,试分析其各自的意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填表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