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简述梁启超关于教育作用和宗旨的观点。

答案

参考答案:梁启超认为开民智是自强的必经之路,也是国家由专制走向民主的必备条件。而开民智的基本途径则是兴办教育,基于这一思路,梁启超指出教育的作用 就是在于养成一种“特色国民”,这种新式国民,应具有独立的人格和权利义务并重的思想,有知识、道德和才干,即能自主、自立,又有团体协作精神。梁启超非 常重视教育作用,认为国家的强弱以教育为转移。他说:“世界之运,由乱而近于平,胜败之原,由力而趋于智,故言自强于今日,以开民智为第一义。又说:“今 日中国之大患,苦于人才之不足,而人才不足由学校不兴也。”他认为,只有首先提高了人民的文教素质,然后才能在中国实现民权政治。他把“育人才”、“开学 校”手作是“开民智”,提高人民素质的主要手段,认为这是实行维新变法的根本之所在  同时,梁启超强调了教育应有明确的“完旨”,即指出教育应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他认为,教育是人类一项极其复杂的活动,更不能没有宗旨,他首 先认为教育一定要有目的,否则将一事无成;其次,他认为教育目的正确与否,至关重大,封建教育之所以腐朽,洋务教育之所以收效甚微,主要在于教育目的上的 错误;最后,他认为正确的教育目的应该是“养成一种特色之国民”, 这种国民须具有公德、国家思想、自治、自尊、合群、尚武等品质。克服中国人在专制社会中形成的品格缺陷。他认为只有造就出这样的新民,才能拯救国家的危 亡,振兴中 * * 。他曾说:“他事无宗旨犹可以苟且迁就,教育无宗旨,则寸毫不能有成。”他批评中国传统教育最大的缺点,是培养出来的人缺乏国家观念, “可以为一个人的资格”,“而独无可以为一国国民之资格”,所以他提出教育要培养“特色的国民”(“新民”),这种“新民”必须具有新道德、新思想、新精 神、新的特性和品质。事实上,这就是资产阶级的新一代,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在培养人才上的积极要求,不失为一种进步的教育思想。

解析:【解析】梁启超与康有为一样,都持有“教育救国论”的观点,故非常重视教育作用,认为国家强弱以教育为转移。他阐述了“民智”与“民权” 的关系。他说:“今日欲伸民权,必以广民智为第一义”,“有一分之智,即有一分之权;有六七分之智,即有六七分之权;有十分之智,即有十分之权。”他的意 思是说,只有首先提高了人民的文教素质,然后才能在中国实现民权政治。梁启超就是从这一角度论述教育作用的,他的这种认识是卓越而深刻的,然而在当时的中 国,仅靠教育去“救亡图存”显然是行不通的。  梁启超强调了教育应有明确的“宗旨”,即指出教育应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梁启超认为,教育是人类一项极其复杂的活动,更不能没有宗旨,他曾 说:“他事无宗旨犹可以苟且迁就,教育无宗旨,则寸毫不能有成。”他认为教育目的正确与否,至关重大,封建教育之所以腐朽,洋务教育之所以收效甚微,主要 在于教育目的上的错误,他批评中国传统教育最大的缺点,是培养出来的人缺乏国家观念、公共观念和自治观念,只求个人完善,或者就想升官发财,奴性、作伪、 自私、怯懦、麻木是人们的通病。“可以为一个人的资格”,“而独无可以为一国国民之资格”,所以他提出教育要培养“特色的国民”(“新民”),他要求培养 的新式国民,应具有独立的人格,权利义务并重的思想,有知识、道德和才干,既能自主、自立,又有团体协作精神。

名词解释
问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