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在某班的一堂历史课上,甲、乙两位同学分别扮演了汉、宋时期的两位商人,并对自己的经商经历作了简单的阐述。
甲(汉朝商人):我是一位来自西域的商人,到长安后。我发现长安城中“夜市”比较繁华,而且市场管理松弛,交易不受任何控制,但居民平时买东西只能去东市和西市,甚为不便。为了生意方便,我把我在城南居民区的住房改装成了店面,专门卖西域特产。
乙(宋朝商人):我在汴河沿岸经营一家酒楼,生意红火,每天晚上打烊很迟,因而影响了隔壁住户的休息。他们几次将我告上衙门,但我都赢得了官司,因为官府对商业的重视已经超过了农业,商人的地位也远远高于农民。
找出上述甲、乙两位同学的阐述中不符合史实的地方。并说明你的理由。

答案

参考答案:[答案要点](1)甲(汉朝商人):错误一:“长安城中‘夜市’比较繁华”。
理由:汉朝时“夜市”还没有出现。
错误二:“市场管理松弛,交易不受任何控制”。
理由:汉朝对市场的管理非常严格,商业交易受到官府得严格控制。
错误三:“我把我在城南居民区的住房改装成了店面”。
理由:在汉代时候,商品交易的市和居民区是被严格分开的,不可能混杂在一起。
乙(宋朝商人):错误:“官府对商业的重视已经超过了农业”。
理由:中国古代自商鞅变法以来统治者实行的都是重农抑商政策。宋朝时期商业繁荣,政府虽放松了对市场的严格控制,但其基本的经济政策依然是重农抑商,以农立国才是封建统治的基础,官府对商业的重视不可能超过农业,这是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决定的。

单项选择题 共用题干题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