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论述类作品阅读(14分)

粗鄙文化伤害了谁

冯骥才

我们一向自诩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但那是古代。而我们今天的文化却正在走向粗鄙化!

读一读媒体和广告上的话语,已经完全不遵循任何文字规范了。没关系,只要能抓住看客或买主就行!看一看荧屏上的人物,从乾隆皇帝到唐伯虎全都挎刀背剑蹿房越脊了。没关系,只要有收视率就好!再听一听全国各处旅游景点的导游小姐讲述的故事,都是胡编乱造,没关系,只要收到了门票费就“0K”!

从这无所不在的例子中,可以看到当代中国文化面临的问题。我们的公众已然生活在这种日益粗俗不堪的环境中了。

当然,文化的粗鄙化不是从今天才开始的。如果追根溯源,至少有三百年日益恶化的历史。它的起点应该是满人入关。过去有一种说法,认为满人入关的结果是被汉文化同化掉。为此洋洋得意于雄强深厚的汉文化所具有的神奇的同化能力。其实同化是相互的。在博大精深的汉文化同化满人时,也被满人粗浅的“马背文化”所稀释。比较一下华丽外露的清文化与雍容醇厚、平和内敛的明文化,便会看出其中的深层的损害性的变化。

清代的整个过程是国力日衰,精神萎缩,文化渐变粗糙。鸦片战争之后,受到外来强势文化的冲击.粗糙的文化自然变为松散。五四运动的进步本质毋庸置疑,但它的文化倾向是过激地破坏传统。从此文化传统在中国革命中总是处在反面的位置。到了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传统文化干脆成了革命对象。不间断的政治运动总是从传统文化中寻找敌人,从而获得“革命动力”。这样一直到“ * * ”末期,传统文化在人们的印象里,只剩下“批红楼”“批水浒”“批克己复礼”。我们的文化已经成了一个空架子。

当上世纪八十年代改革开放迅猛而来,我们就是以这样一种文化状态与外来文化相撞。自然就成了一片“文明的碎片”。

一个民族不管有多么博大精深的文化,关键是你现在手里还剩下多少,你对自己的文化知道多少,还有你心怀多少文化的自尊与自豪?否则,你辉煌的过去与你的关系并不大。有时,看上去甚至还有点像埃及人那种“失落的文明”呢!

一个民族文化的粗鄙带来的问题,不仅是对自身文化的损害,而且影响民族素质的提高同时致使人们丧失文化的自尊与自信。而失去这种文化的自尊和自信才是最危险的。

小题1:从全文看,文化粗鄙化表现在哪些方面?(5分)

小题2:请简要概括本文的论述思路。(4分)

小题3:作者认为中国传统文化粗鄙化的原因有哪些?(5分)

答案

小题1:)① 语言文字失去规范;②内容胡编乱造;③浮华化、表面化、空壳化。(答对一点得2分,两点得4分,三点得5分)

小题2:首先提出观点——我们今天的文化正在走向粗鄙化(1分);接着摆事实来证明观点(1分);继而分析文化粗鄙化的原因(1分);最后指出文化粗鄙化的危害性(1分)

小题3:①满人“马背文化”的稀释;②清代国力日衰,精神萎缩;③外来强势文化的冲击;④五四运动对传统文化的过激破坏;⑤历次政治运动的冲击。(每点1分)

小题1:

题目分析:此题可根据文章中与粗鄙文化表现相关的语段内容进行分析,如文章第二段,“读一读媒体和广告上的话语,已经完全不遵循任何文字规范了”“看一看荧屏上的人物,从乾隆皇帝到唐伯虎全都挎刀背剑蹿房越脊了”“再听一听全国各处旅游景点的导游小姐讲述的故事,都是胡编乱造,”根据这些表现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来即可。

小题2:

题目分析:此题可从论点、论据、论证等方面进行分析,如第一段“而我们今天的文化却正在走向粗鄙化!”开篇提出观点;然后第二段列举几个粗鄙化的事实表现来证明观点;第三段至第六段,分析文化粗鄙化的原因;第七第八段指出文化粗鄙化的危害性。

小题3:

题目分析:此题可从第四到第五段内容中关于分析文化粗鄙话的原因进行分析概括。第四段“在博大精深的汉文化同化满人时,也被满人粗浅的‘马背文化’所稀释。”第五段,第一句“清代的整个过程是国力日衰,精神萎缩,文化渐变粗糙”;第二句“鸦片战争之后,受到外来强势文化的冲击.粗糙的文化自然变为松散。”第三句“五四运动的进步本质毋庸置疑,但它的文化倾向是过激地破坏传统”;第五句“到了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传统文化干脆成了革命对象。不间断的政治运动总是从传统文化中寻找敌人”。可直接引用或者用自己的话概括。

多选题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