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论述题

【资源与环境】材料一;中国政府于2009年11月26日公布了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行动目标————到2020年全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至45﹪.。中国政府实现减排目标的决心是坚定不移的,将尽最大可能采取政策措施和切实行动,为实现可持续发展、保护全球气候作出贡献。

材料二;从2008年入秋以来,我国西南地区遭遇了历史上罕见的特大旱灾,百万公顷农作物绝收,千万群众饮水困难。

(1)从材料可看出中国政府快速向世界做出的承诺说明了什么?

(2)我国资源、环境面临怎样的状况?

(3)从材料二中这场历史罕见的特大旱灾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

(4)我们能为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做些什么?

答案

(1)说明了中国是一个和平、合作、负责任的大国。节能减排既是我国自身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也是为了保护全人类的利益,我国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的基本国策,走可持续发展之路。(2分)

(2)我国资源种类多,总量大,但人均占有量少,开发不够合理、科学,浪费、损失十分严重。 (1分)  我国环境总体恶化的趋势已得到遏制,部分地区有所改善,但目前环境形势仍相当严峻,不容乐观。(1分)人们的环保意识不强,污染现象严重,部分地区水土流失、荒漠化仍在加剧。 (1分)

(3)我国面临严峻的资源和环境形势,必须要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1分)必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1分)要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1分)

(4)节约资源、保护环境需要我们每个公民的具体行动,我们应该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1分)自觉提高环保意识,增强法制观念,注重落实环保行动;(1分)在日常生活中节水、节电、节能。向有关部门提出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建议,同破坏环境、浪费资源的行为作斗争等。     (1分)

题目分析:第一问学生需要根据对材料详细分析,找到与教材的结合点,回答本题。第二问是对我国资源环境国情的考查,属于基础题。教材中作了明确解答。回答第三问需明确人类来自于大自然,是大自然进化的结果。人类必须尊重自然规律,善待大自然,与大自然共生共存、和谐相处,建设一个生态良好的世界。第四问从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两个角度考虑,属于开放性试题,答案比较宽广,只要围绕主题的答案都可以。

点评:本题以中国目前资源环境的现状为背景,旨在增强学生节能减排的意识。本题是综合题。不仅要懂理论知识,更要勇于实践。体现新课标。

解答题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