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选择题

读“我国的四大区域图”,完成小题

小题1:下列语句中,属于②区域的是

A.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B.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C.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

D.远看是山,近看成川小题2:俗语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下列说法与①区域相符的是

A.民居屋顶坡度大,墙体高

B.多水田,以种植水稻、油菜为主

C.水运仍然是人们常用的一种交通运输方式

D.农业以旱作为主,多种植小麦、玉米等作物小题3:“橘生淮南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这里的“淮”是指

A.界线一

B.界线二

C.界线三

D.不确定小题4:③区域气候干旱的主要原因是

A.距海较远

B.温度较高

C.纬度较高

D.海拔较高小题5:图中③④区域的分界线是

A.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

B.秦岭—淮河

C.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D.天山—阴山小题6:造成“世界屋脊”和“鱼米之乡”农业生产差异的根本原因是

A.纬度位置

B.地形地势

C.风俗习惯

D.地理位置

答案

小题1:B

小题2:D

小题3:A

小题4:A

小题5:A

小题6:B

题目分析:

小题1:根据图示:②为南方地区。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描写的是北方地区的景观;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小桥流水主要描写的是南方地区的景观;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说明昼夜温差大,描写的是新疆地区;远看是山,近看成川,描写的是西北大草原的景观。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小题2:根据图示:①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降水多,居民屋顶坡度大,以水田农业为主,水运是南方传统的交通运输方式;北方地区降水少,平原面积大,农业以旱作为主,多种植小麦、玉米等作物。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小题3:“橘生淮南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这里的“淮”指的是淮河;是图中的界线一。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小题4:根据图示:③区域为西北地区,西北地区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受海洋水汽的影响较小,所以降水稀少。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小题5:根据图示:④为青藏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分界线是青藏高原的分界线为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小题6:世界屋脊是青藏高原,海拔高,农业只要分布在河谷地区,鱼米之乡位于平原地区,海拔低,所以两者农业生产的差异的根本原因是地形地势。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点评:我国的四大地理单元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各区域特征显著。西北地区突出的特征是干旱;青藏地区突出的特征是高寒。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四大区域中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一月份0℃等温线通过的地方;800mm等降水线通过的地方;温度带中,暖温带与亚热带分界线;干湿地区中,湿润区与半湿润区分界线;温带季风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气候分界线;水稻、小麦的分界线;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与温带落叶阔叶林的分界线等。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回答11~15题

向生命鞠躬

张强

          ①早就想带儿子爬一次山。这和锻炼身体无关,而是想让他尽早知道世界并不仅仅是由电视、高楼以及汽车这些人造的东西构成的。只是这一想法的实现已是儿子两岁半时的初冬季节。

          ②初冬的山上满目萧瑟。刈剩的麦茬已经黄中带黑,本就稀拉的树木因枯叶的飘落更显孤单,黄土地少了绿色的润泽了无生气。因此,当儿子发现了一只蚂蚱并指给我看时,我也感到十分惊讶。我想,这恐怕是山上唯一还倔强活着的蚂蚱了。                          

           ③我蹑手蹑脚地靠近,它发现有人,蹦了一下,但显然已经很衰老,才蹦出去不到一米。我张开双手,迅疾扑过去将它罩住,然后将手指裂开一条缝,捏着它的翅膀将它活捉了。

           ④我觉得就这样交给儿子,会被它挣脱,于是拔了一根干草,将细而光的草秆从它身体的末端捅进,再从它的嘴里捅出-- 小时候我们抓蚂蚱,为防止其逃跑都是这样做的,有时一根草秆上要穿六七只蚂蚱。蚂蚱的嘴里滴出淡绿的液体,那是它的血。

           ⑤我将蚂蚱交给儿子;告诉他:“这叫蚂蚱,专吃庄稼,是害虫。”儿子似懂非懂地点头,握住草秆,将蚂蚱盯了半天,然后又继续低头用树枝专心致志地刨土。儿子还没有益虫、害虫的概念,在他眼里一切都很新鲜。

          ⑥“跑了!跑了!”儿子忽然急切地叫起来。我扭头看见儿子只握着一根光秃秃的草秆,上面的蚂蚱已不翼而飞。我连忙跟儿子四处找。其实蚂蚱并未逃出多远,它只是在地上艰难地爬,间或无力地跳一下,因此我很轻易就发现了它,再- 次将它生擒。我将蚂蚱重新穿回草秆,所不同的是,当儿子又开始兴致勃勃地刨土时,我没有离开,想看看这小玩意儿究竟用何种方法逃跑的。

          ⑦儿子手里握着的草秆不经意间碰到了旁边的一丛枯草,蚂蚱迅速将一根草茎抱住。随着儿子手抬高,那穿着蚂蚱的草秆渐成弓形,可是蚂蚱死死地抱住草茎。难以想象这如此孱弱受着重创的蚂蚱竟还有这么大的力量!

          ⑧儿子的手稍一松,它就开始艰难地顺着草茎往上爬。穿出它嘴的草秆在一点儿一点儿缩短,退出它身体的草秆已被它的血染得微绿。

         ⑨我张大嘴巴,看得出了神。我的心被悲壮的蚂蚱强烈震撼。它所忍受的疼痛我们人类不可能忍受。它的壮举在人世间也不可能发生。

         ⑩我相信,自己正在目睹一个奇迹,我想这是并非所有人都有幸目睹的生命的奇迹。等蚂蚱终于将草秆从身体里完全退出后,反而腿一松,从所抱的草茎上滚落到地上。它一定是筋疲力尽了。?

          (11)儿子手握着草秆再没有动。原来他和我一样,在呆呆地盯着蚂蚱的一举一动,并为之震惊。?

         (12)我慢慢站起来,随即向前微微弯腰。儿子以为我又要抓蚂蚱,连忙喊:“别,别,别动它!”我明白儿子的意思。?

          (13)但是,儿子大概永远也不会明白我弯腰的意思。我几乎是在下意识地鞠躬,向一个生命、一个顽强的生命鞠躬。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09 年第6 期)

11 、请用简明的语言概括小说的故事情节。

                                                                                                                                    

12 、第②段中的自然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13 、这篇小说哪一个词最能表现蚂蚱生命力的顽强?文中的哪一个细节可以证明?

                                                                                                                                    

14 、根据这篇小说的内容,依次填写出“我”对蚂蚱情感态度变化的词语。

              →难以想象→               →             →鞠躬

15 、在“我”看来,蚂蚱是害虫,专吃庄稼,因此用草秆穿透它的身体给儿子玩。你对“我”的做法是否赞同?为什么?

                                                                                                                                   

单项选择题 A1型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