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男,65岁,因“腹痛、便血1个月”于门诊行肠镜检查,于乙状结肠发现病变见下图。
该病变可能的诊断是()。
A.结肠癌
B.结肠侧向发育型肿瘤
C.结肠脂肪瘤
D.结肠平滑肌瘤
E.溃疡性结肠炎
F.克罗恩病
G.结肠息肉
参考答案:A, B, G
解析:
1.该病变为乙状结肠息肉,属于侧向发育型肿瘤,但未能排除癌变。
2.腺管开口Ⅳ~Ⅴi型病变仍有内镜治疗指征,可行内镜分片黏膜剥离切除术(EPMR)或黏膜下剥离术(ESD),内镜切除后残蒂有癌细胞浸润或难以剥离切除可疑浸润癌时,需追加外科手术治疗,也可直接行外科手术切除。
3.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及体征,考虑患者出现腹膜炎,可能病变切除后出现肠穿孔,需行腹部立位片了解是否有膈下游离气体,行血常规检查了解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情况,并行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监测,腹痛明显可使用解痉止痛药,加强抗感染治疗,并请外科会诊。在考虑出现穿孔的情况下,患者需禁食禁水,暂不行肠镜检查。
4.患者有息肉切除病史,术后解血便并有失血性休克表现,考虑息肉切除术后创面出血可能性大,需急查血常规了解Hb水平,并备血、补液、扩容纠正休克,生命体征平稳后行急诊肠镜检查,若为息肉切除术后创面渗血,则首选内镜下止血术,如内镜止血失败,则转外科手术治疗。
5.如切除后标本病理检查结果提示切缘有肿瘤细胞残留,脉管可见癌细胞,或低分化腺癌细胞浸润超过SM1,或无法判断癌细胞浸润深度,均需要追加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