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论述题

材料一:2013年秋冬,我国中东部地区不时会遇到雾霾天气。“世界上最远的距离,是牵着你的手,却看不见你的脸”……各类关于雾霾的段子近期在网上广为流传。出现雾霾天气的城市,都相继制定出台了应急预案。比如关停一些重度污染企业;禁止车辆上路,以减少尾气的排放;关停一些建筑企业,以减少粉尘污染等等。

材料二:若想治理雾霾天气最终要采取依法治理的办法,凡是对环境产生污染的企业、部门或个人,一律追究法律责任,使每一个企业、部门或个人都应自觉遵守法律法规,把短期行为变成长效机制,这样才能保证我们生存的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绿、地更净、气更洁。对此,中学生小民认为:只要公民树立法制意识,就能治理雾霾天气。

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现象?(2分)

请针对材料二中小民的观点加以评析。(6分)

答案

(1)(2分)我国生态坏境恶化,(1)各城市积极采取措施加强坏境保护。(1)

2.(6分)①观点片面(1分)

②治理雾霾天气公民须加强法治意识。因为:树立法制观念是文明社会对公民最起码的素质要求(1分);增强公民的法治观念是实行依法治国的重要条件;(1分)只有人人树立法制观念,养成守法习惯,善于用法 * * ,才能有效地维护社会稳定;(1分)才能维护国家、集体利益和公民的合法权益。(1分)

③治理雾霾天气还需国家加强立法、行政机关依法行政、企业积极履行环保的社会责任、坚持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公民用实际行动保护坏境等。(1分)

题目分析:

(1)材料一主要说明我国的雾霾十分严重,雾霾是严重的大气污染,是环境问题,一些城市关闭一些污染企业是对环境的保护措施,据此回答即可。

(2)小民认为:只要公民树立法制意识,就能治理雾霾天气。这种观点是片面的,治理环境问题需要政府、社会、企业、公民等各方面的努力,据此回答即可。

单项选择题
多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