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读墨西哥图文资料,回答问题。(18分)
材料一:1994年以前,墨西哥经济结构单一,主要依赖石油出口。
材料二:1994年,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签署的《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生效。三国贸易实现自由化后,墨西哥能够以较低的成本进口质优价廉的中间产品、零配件,利用本国的劳动力资源加工或组装成最终产品出口美国或加拿大市场,丛中获取利润。同时,美国、加拿大农产品进入墨西哥,对其农产品产生巨大影响。
(1)墨西哥中北部的农业地域类型主要为旱作农业,东南部沿海主要为热带种植园农业。从地形和气候角度,分析这种农业地域类型格局的成因。(8分)
(2)分析1994年后墨西哥农业的变化及其主要原因。(4分)
(3)说明表中主要商品出口比重的变化,并推测该国第二产业结构变化的基本特征。(6分)
(1)旱作农业分布的成因:中北部以高原、山地为主,高原周围高山围绕,海洋水汽难以进入,高原内部干旱少雨,因此以旱作农业为主。
热带种植园农业分布的成因:东南部沿海为平原地带,地处赤道与北回归线之间,受赤道气压和东北信风影响,气候湿热,适宜发展热带种植园农业。
(2)变化:由图、表数据可见,1994年后,墨西哥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下降,新鲜蔬菜退出了主要出口商品行列。
原因:1994年墨西哥加入了北美自由贸易区,美国、加拿大的农产品大量进入墨西哥,农业受到很大冲击所致。
(3)变化:加入北美自由贸易协定前,商品出口中石油占绝对优势,加入北美自由贸易协定后,石油在出口商品中比重持续下降,2003年以后基本稳定在10%到13%之间;工业制成品在商品出口中的比重提高,种类增多。
推测:第二产业结构从单一逐渐向多样化发展。
题目分析:
(1)旱作农业是因降水少,因此从影响降水去分析,该国中北部以高原、山地为主,高原周围高山围绕,海洋水汽难以进入,高原内部干旱少雨,所有发展旱作农业。
热带种植园农业是因水热资源丰富,地势平坦,因此从影响水热因素去分析,该国东南部沿海为平原地带,利用种植园发展;地处赤道与北回归线之间,纬度低,热量丰富,且受赤道气压和东北信风影响,降水丰富。
(2)从工农业产值所占比重图分析,1994年后,墨西哥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下降;从主要商品出口占商品出口比重数据分析,新鲜蔬菜出口的比重下降,且退出主要商品出口行列。从材料分析可知,1994年墨西哥加入了北美自由贸易区,美国、加拿大的农产品大量进入墨西哥,农业生产受到很大冲击。
(3)从表格分析得知,1994年以前,商品出口中石油占绝对优势,且其它出口商品很少;1994年以后,石油在出口商品中比重持续下降,2003年以后基本稳定在10%到13%之间,且工业制成品在商品出口中的比重提高,种类增多。因工业制成品出口变化趋势,推测第二产业结构从单一逐渐向多样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