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选择题

下图反映了我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情况,图中的F1为动力,F2为阻力,其中F2>F1的情况出现于   

[ ]

A.甲午战争后的初期               

B.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C.南京国民政府的前十年           

D.解放战争期间

答案

答案:D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文章,回答下面的问题。

美丽乌龟

  我见过一只非常美丽的乌龟,它的壳和头都是翠绿色的,在翠绿色的壳上有着深咖啡色的花纹。它的背高高地隆起,就好像是一个篮球的半圆,弧线优美光滑,一点也不像一般的乌龟那样扁平。最奇特的是那乌龟的嘴很大,两边的线条翘起,像是一直在微笑;眼睛炯炯有神,直直地对人注视,一眨也不眨。

  是在一位朋友的画室里看见那美丽的乌龟的。我对朋友说:“这辈子没见过如此美丽的乌龟,可惜没带相机,下次一定要来帮它照几张相。

  朋友向我谈起这只乌龟的神奇,他在巴西旅游时,第一眼看见就爱不忍释,因为没想到世界上竟有这样美的乌龟,于是百般恳请,出了高价才从原主人处购得。但是,这用双手才能环抱的大乌龟,重达30公斤,怎么带回来呢?通过了动物进出口的种种检验,才从海运将它用货箱托运了回来。

  “巴西到台湾的货轮开了三个月才到,我心想:万一它死掉了,就留着做标本。没想到开箱的时候,它还好端端的,明亮的大眼睛突然张开,吓了我一大跳。”朋友说。

  过了一个月,我去看朋友,带了相机想去拍那只美丽的乌龟。万万没想到的是,朋友说:“乌龟死了,这是它的壳,我留下来做纪念。”

  航行过万里,在 木箱里靠着一息都能存活的乌龟,怎么会死呢?

朋友说:“我到南部去开展览,离开一个星期,想想不能每天喂它,离开的时候放了三把熟透的香蕉,回来后少了一把,乌龟却死了。后来找了一位兽医来看,他说乌龟是撑死的,它把一大把香蕉,一口气吃了。”

  我和朋友抚摸着巴西龟留下的壳,内心感慨不已。在极度的黑暗中在饥寒交迫中还能存活的乌龟,在翠绿的花园水池旁却因为吃得太饱而亡故了,可见困危并不全然可畏,饱足也不尽然可喜,在饱足中的节制可能比困危中的忍耐还要艰难哪!

1、从表达方式的角度,简洁说明本文的写法。(10字以内)

                                                                                              

2、从情节梳理的角度,概括本文中的故事。(20字以内) 

                                                                                              

3、从表达目的的角度,完成下面的评析。

本文以小见大,通过一只巴西乌龟的故事来表达作者对                                        的感悟。

4、从构思技巧的角度,在文中找出与画线句相照应的一个句子。

                                                                                             

5、从表现手法的角度,简说本文中的“对比”。(至少说出两处) 

                                                                                            

6、从“忧患与安乐”的角度,写一句话表达你读了乌龟的故事之后的感悟。

                                                                                              

判断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