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在“经典诵读”活动中,有同学在读下面两首诗的时候提出两个问题,请你帮助解决。(6分)

【甲】论诗 赵翼                 【乙】调张籍 韩愈

李杜诗篇万口传,              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至今已觉不新鲜。              不知群儿愚,那用故谤伤。

江山代有才人出,              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

各领风骚数百年。              伊我生其后,举颈遥相望。

小题1:【甲】【乙】两首诗中的“李杜”分别指___________________。(2分)

小题2:【乙】诗“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表现了诗人                  的情感。【甲】诗“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是否故意贬损?谈谈你的看法。(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小题1:李白、杜甫 

小题1:赞美、倾慕之情。  不是。这里所谓“不新鲜”,是从读者的审美感受的角度说的。尽管李杜诗篇万口传诵,人们仍然需要欣赏新的作品。

诗词赏析一般从,内容鉴赏、主题赏析、手法赏析三个角度来赏析,从诗句中理解内容,从而感悟诗歌的主题。(1)文学常识作家作品积累(2)从诗句中理解主题情感。

单项选择题
实验题

(9分)某实验小组的同学用氢氧化钙溶液和盐酸进行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时,向烧杯中的氢氧化钙溶液加入稀盐酸一会后,发现忘记了滴加指示剂。因此,他们停止滴加稀盐酸,并对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成分进行探究。

Ⅰ、写出该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Ⅱ、探究烧杯内溶液中溶质的成分。

【提出问题】该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

【猜   想】猜想一:可能是CaCl2和Ca(OH)2;猜想二:可能只有CaCl2;猜想三:      

【查阅资料】氯化钙溶液呈中性。

【进行实验】

实验步骤:取少量烧杯内溶液于试管中,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振荡

实验现象:       结论:猜想一不正确

实验步骤:实验步骤取少量烧杯内溶液于另一支试管中,逐滴加入碳酸钠溶液至过量

实验现象:         结论:猜想二不正确,猜想三正确

【反思与拓展】(1)在分析化学反应后所得物质成分时,除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考虑          

(2)根据所学化学知识,验证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含有HCl,除以上方案外,下列哪些物质单独使用也能完成该实验?      (填序号)

A.pH试纸

B.铜

C.紫色石蕊溶液

D.硝酸银溶液(3)烧杯中的溶液未经处理直接倒入下水道,可能造成的危害是     (写一条)。要处理烧杯内溶液,使其溶质只含有CaCl2,应向烧杯中加入过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