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三)古代诗歌阅读(6分)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6分)双调蟾宫曲 自乐[元]孙周卿草团标①正对山凹。山竹炊粳,山水煎茶。山芋山薯,山葱山韭,山果山花。山溜响②冰敲月牙,扫山云 惊散林鸦。山色元佳,山景堪夸,山外晴霞,山下人家。(选自《太平乐府》)[注]①草团标:屋。②山溜响:山间泉流叮咚作响。溜,小股水流。
“扫山云惊散林鸦”与“月出惊山鸟”(王维《鸟鸣涧》)两句中“惊”的起因各是什么?有什么相同的表达效果?请简要分析。(3分)
答案
参考答案:(第一问)孙曲中“惊”的起因是云朵掠过山林(或:扫地发出声响);王诗中“惊”的起因是月亮升起, 月光照射过来。(第二问)反衬出山间的幽静。(意思对即可。)
解析:试题解析】第一问,根据内容回答即可。第二问,首先理解表达技巧的内容,“表达技巧”分为四个理解层面由低到高(字词一句子—段落一篇章),分别是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夸张、借代等)、表达方式(记叙、说明、描写、抒情、议论,诗歌中主要是描写和抒情)、表现手法(对比、衬托、象征、比兴等)、谋篇布局手法(开头、结尾、过渡、照应等)。第二,阅读诗歌,明确本诗运用的反衬手法;第三,结合诗句分析,点明效果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