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分别回答问题。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 * * 白发征夫泪。

小题1:上片一个“异”字统领了塞下秋景的特点,请结合词中的景物,描摹一幅寥廓荒僻、萧瑟悲凉的边塞图。(3分)

小题2:“                                    ”是全词的核心部分,它揭示了词人和征夫们怎样的矛盾心理?(2分)

答案

小题1:示例一:边塞的秋天到了,一切景物都与中原大不相同,高空中,赶往衡阳的大雁头也不回地向南飞去,对这里没有丝毫的留恋之意。你听,四面响起了营寨中的号角声,各种边地之声也接连在耳畔回响;你看,千山万岭形成天然屏障,夕阳即将坠下,烟霞笼罩着孤城,城门紧闭,为了把敌人提防。

示例二:边境上秋天一来风景全异,向衡阳飞去的雁群向南展翅奋飞,毫无眷恋的情意。风吼、马嘶,同不断起伏的号角声混杂在一起。崇山峻岭里升起了长烟,当暮霭生成、夕阳西下时,孤城便紧紧地关闭了城门。

小题1: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将士们既思念家乡,又不想无功而返,渴望建功立业的矛盾心理。

小题1:本题考查描绘诗歌画面的能力。描绘诗歌展示的画面时,(1)理解诗歌的内容。(2)抓住诗句中的“景物”特点。(3)发挥想象,用优美的语言描述即可。

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诗歌内容的能力。根据词下阕的内容来理解即可。

材料分析题

2010年世博会在上海举行。某校高二(1)班同学以“走进世博,聚焦安徽”为主题开展探究活动。同学们通过查阅、上网等途径收集资料,组织课堂讨论,发表看法:

甲同学:上海世博会是文化世博。中国馆的建筑设计凸显汉字、京剧、中国红和水墨画等中国元素,整体布局体现了中华文化悠久的“和谐”思想;国家馆馆内用高科技手段向观众展示古代四大发明、《清明上河图》等中华上下五千年文明的精华;安徽馆以徽派建筑标志性元素“马头墙、小青瓦”为外墙装饰,馆内通过徽剧、黄梅戏,凤阳花鼓等民间艺术的展示,让观众领略新安文化、皖江文化和淮河文化的质感。

乙同学:上海世博会是低碳世博。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本特征的“低碳”理念贯穿于上海世博会方方面面。如世博会的照明全面采用半导体照明(LED),既不减少亮度又节省能源百分之九十;安徽馆的建筑和装饰大量采用了节能环保产品;安徽将利用世博会推介发展低碳经济的招商项目,承接国际国内产业转移,努力实现跨越式发展。

请你结合乙同学的发言,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说发展低碳经济对实现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积极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判断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