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单项选择题

列车中机车与第一辆车的车钩摘解、软管摘结,由()负责。

A.调车作业人员

B.列检人员

C.机车乘务员

答案

参考答案:B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列又段,完成下面的题。

  记者:说起传统伦理道德,最有代表性性的一句就是我们都耳熟能详的子曰:“父母在,不远游”。如今,这一条古训已被年轻人的前程和年轻人身在其中的激烈竞争冲得无影无踪。也许嘴里还哼唱着“常回家看看”的歌曲,而双脚走在了离家千万里的路上。

  当我把话筒从老年人转到他们的子女、当今的中青年人面前时,我听到了无奈的声音。

  (出录音)

  毛女士:我在东直门卖货。早晨起得挺早的,下班回来又挺晚的,一天挺辛苦的。离我妈还挺远,基本上一个月回去一次。这边也离不了,孩子面临上高中,一天的家务活也挺重,回来得做。总觉得对我妈他们有点欠缺吧,就是有心无力,就这样,没有办法。

  陈先生:你看,我吧,跟我父母住一个院里,他是南房,我是东房,离着也就那么五六米,但就是没时间过去。说没时间过去是瞎话,总归,亲生父母无所谓,就不过去了,有一搭无一搭了。工作非常忙,四十多了,也是身体上不适吧,太疲劳了,懒得过去了,并不是咱不孝顺。

  记者:有人形容说,孩子像风筝,亲情是拴住风筝的线,线的终端握在父母的手中。而当我采访了一位22岁的大学生之后,我不敢肯定,那条拴风筝的线是不是断了。

  (出录音)

  记者:你想过怎么做算是孝顺父母?

  大学生:平时没想过这种事情。

  记者:你假期的时候是怎么安排的?

  大学生:因为有学校的安排,还有对自己今后发展的安排,要上一些辅导班,经常会放假就不回家了。

  记者:你知道你父母怎么想吗?

  大学生:不知道。他们肯定想我,但想到什么程度就不知道了。

  记者:反过来说,你想不想你父母呢?

  大学生:平时没有空闲时间想。父母把生命给了你以后,尤其到了这种时候,大家都独立了,谁对谁都没有太大的依赖性了。

  记者:你平时和你父母是什么联系方式?

  大学生:打电话。半个月打一次吧。

  记者:说些什么?

  大学生:没什么好说的。

  记者:你没说让他们注意身体啊?

  大学生:这个,我想得很少。

  记者:你的那些同学呢?

  大学生:有的人一个学期都不给家里打电话。

  记者:写信吗?

  大学生:也不写。因为,他们有的从小学就开始在学校住校了,独立生活已经非常习惯了,对父母、对家的概念已经不那么清晰了。

  记者:那你的概念呢?

  大学生:现在也不是特别清楚吧。

  (录音止)

  记者:这位大学生的回答很让我惶恐。10年后,当他成为老年人物质赡养和精神赡养主体的时候,他的父母亲会是怎样的境遇呢?或许社会学教授周孝正的一席话会让他一些模糊的概念清晰起来。

  (出音乐)

  (出录音:几位社会学家)

  李先生:中国的情况不在于几代同堂,而在于在人们的生活中有一种观念,要求代际之间有一种很融洽的关系,父母对子女的照料、子女对父母的孝顺都是不可或缺的。

  周先生:创新的前提是保守。保守什么?应该是保守人类文明的成果。孝顺父母当然是人类优秀的文明成果,它是维持一个社会、一个家庭、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文明的可持续发展的最主要的一种价值观念。亲情,是人类最基础的一种美好感情,而且是人的一种基本需求,如果说这种基本需求都没有了,说我们发达了,我们有钱了,那整个就是“搬砖砸脚”。面向21世纪,作为中国的国情,我觉得应该特别强调亲情。

  李先生:会有一部分父母,他们会因为子女的出走、子女的不在、子女的不关心而感到心里很忧郁,从社会的角度看,还是应该有一些呼吁的声音,使得这部分孩子能更多地关心父母。

  陈先生:社会不管怎么发展,不管怎么强调人的独立的意识,但亲情是人类难以割舍的精神上的家园。

1.⑴请概括出以毛女士、陈先生为代表的中年人不能“常回家看看”的原因是什么。 

                                                                                                     

⑵记者通过对毛女士、陈先生的采访,想要体现一种什么样的意图?

                                                                                                      

2.⑴请概括指出当代一些大学生对待父母的态度,并说说其实质是什么。

                                                                                                     

⑵作者这样写的意图是什么?

                                                                                                     

3.为什么说“或许社会学家的一席话会让他一些模糊的概念清晰起来”?

                                                                                                     

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