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综合

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共19分)

(1)左上图中甲地区、丙地区共同面临的突出的生态问题是                  (2分)。

(2)左上图中乙地区发展农业的主要自然灾害是               (3分),丙地区国土整治面临的主要课题是酸性土壤(红壤)的改良,其改良措施是                    (2分) 。

(3)右上图中①②两种农业发展模式,分别适合于左上图中的甲、乙、丙哪个地区?

①模式适合             地区(2分);②模式适合             地区 (2分) 。

(4)按世界农业生产地域分类,左上图中①②这两种农业均属         农业。(2分)

(5)丁地农业生产最大限制性条件是什么(2分)?应该怎样应对(4分)?

答案

(1)水土流失(2分) 

(2)旱涝、盐碱、风沙(3分)    增施有机肥,补充熟石灰(2分)

(3)丙(2分)   乙(2分); (4)混合(2分)     

(5)热量不足(2分)措施:培育耐寒品种;改良耕作制度;发展温室、大棚生产(任答两点,4分)。

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环境问题和农业生产。

(1)甲位于黄土高原,丙表示南方低山丘陵地区,故水土流失严重是两地区共同的生态环境问题。

(2)图示乙地区表示华北平原,影响农业生产的主要自热灾害为旱涝、盐碱和风沙。丙地区红壤贫瘠且粘重、呈酸性,故主要的改良措施:增施有机肥和酸性的改良---通过洒熟石灰;

(3)①表示山区的立体农业模式,适宜丙地区低山丘陵面积广;②表示地势低洼地区,利用鱼塘—台田模式治理低洼易涝地,故适宜乙地区的低洼地治理。

(4)图示农业生产都是种植业和养殖业并重,故属于混合农业。

(5)丁地区位于东北地区,由于地处纬度高,故热量不足成为主要的农业限制性条件。主要的措施:一通过改进耕作制度,适宜环境;二是通过发展温室大棚生产方式等改善热量条件发展生产。

单项选择题 A1型题
判断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