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默写题

根据课文填空。(10分)

小题1:迢迢牵牛星,                     。(《古诗十九首》)

小题2:                      ,清风半夜鸣蝉。(辛弃疾《西江月》)

小题3:                      ,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

小题4:东风不与周郎便,                      。(杜牧《赤壁》)

小题5:                      ,休将白发唱黄鸡。(苏轼《浣溪沙》)

小题6:晴空一鹤排云上,                      。(刘禹锡《秋词》)

小题7:                      ,月有阴晴圆缺。(苏轼《水调歌头》)

小题8:中庭地白树栖鸦,                       。(王建《十五夜望月》)

小题9:                      ,白铁无辜铸佞臣。(杭州岳墓对联)

小题10:《论语》八则主要讲的是学习的方法和态度,其中有的已经成为成语,如          ,就是阐明学习方法的成语。

答案

小题1:皎皎河汉女

小题1:明月别枝惊鹊

小题1:乡书何处达 

小题1:铜雀春深锁二乔 

小题1:门前流水尚能西 

小题1:便引诗情到碧霄

小题1:人有悲欢离合 

小题1:冷露无声湿桂花

小题1:青山有幸埋忠骨

小题1:温故知新(或:举一反三)

此类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诗词名句的背诵填写能力,直接填写更考查了突破书写障碍的能力,理解填写还考查了学生的理解能力。

问答题 案例分析题

一般资料:陈某,女性,23岁,未婚,中专文化求助者主诉:与人交往时紧张、局促不安已三年,羞见生人,回避社交一年余。因严重影响生活和工作而前来门诊咨询。求助者自述:某日上课,发现新来的青年男教师似乎老是注意自己,颇难为情。课后对镜子观察,并未发现装束有何刺眼之处,不禁浮想联翩,心慌气促,以后只要遇上该教师便言行失措。久之,似觉同学们也洞察其心中秘密,于是与同学们相处也不自然了。毕业后,父母告诫求助者:"听领导的话,守规矩,不要让人讲闲话。"求助者奉为信条,努力工作,上班时从不参与同事们的闲谈。有时同事主动与其交谈,也因不敢正视对方而佯装做其他事,或托辞走开。其办公桌面壁而放,背对同事,上下班故意加快或放慢速度,避免与人同行。自知如此做实在无必要,甚至于会遭到他人非议,但又不敢与人相处,常因此陷入矛盾之中。后经人介绍相识一男友,才貌均可,但不能像其他年轻人那样相互依偎在花前月下,挽手出入剧院、商场;尽管每次下决心,却又马上心慌、脸红,以至勇气全消。偶尔邀赴约,也是故意姗姗来迟。一次男方父亲寿辰,被特邀赴宴,求助者无辞推托,几天前便开始忐忑不安,惶惶心慌气促,四肢发颤。待到公婆见面时,顿觉头昏目眩,满身大汗,语无伦次。众人将她急送医院就诊。以后,几乎羞见一切外人,甚至与家人用餐也有些不自然。为避免这种窘境,常托辞休息在家,以免交往。自诉"得了一种怪病,怕见人的病。"深知这种害怕毫无必要,但事到临头又紧张不已,自己对此百思不解,因而苦恼、不安,迫切要求医治。咨询师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姐妹二人,排行老大。幼年家境不宽裕。父亲平日寡言,性格暴躁,动辄训斥。母亲懦弱厚道,逆来顺受,妹妹活泼好动,常受父母打骂。求助者童年身心发育正常,懂事甚早。自诉入学前便颇知几分人情。文静、朴实、举止谨慎,懂礼貌、学习刻苦,成绩优良,常常因为某次考试未得第一名,或某次未受表扬,而抱怨或自责。19岁时进入某专科学校,在花枝招展的女同学们面前颇感压力立志发愤读书,以示不随波逐流,但成绩平平,故时而气馁、悲观,时而忿忿不平,甚至有嫉妒之意。然而在公开场合却又显得不以为然,落落大方。长时间注意同学们对自己的态度,如言语中有无含沙射影?眼神中有无蔑视怠慢?根据案例,请回答以下问题:

对该求助者的初步诊断及依据是什么?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