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文后题目。(共4分)

渔家傲•秋思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 * * 白发征夫泪。

小题1:下面对这首词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这首词的上片描写词人身临目见的景物,下片直接抒发作者对朝廷腐朽、软弱的不满。

B.“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是全词的核心部分,揭示词人和征人们的矛盾心理:思乡而不能回,因为尚未达到建立军功、勒石燕然的目的。

C.“人不寐, * * 白发征夫泪”指士兵久戍不归,伤心落泪,使白发的 * * 无计可施。

D.全词意境豪放、壮阔,形象鲜明、生动。小题2:“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描写了什么景物?在词中起到什么作用?(2分)

答案

小题1:B

小题1:此句形象描绘了坐落在崇山峻岭间的孤城,夕阳西下时,便紧紧地关闭城门的情景,突出塞下秋景与中原的不同。(1分)同时点明了战事吃紧,戒备森严的特殊背景。(1分)

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诗歌内容的能力。A、下片抒情,抒发的是边关将士的愁情。作者将直抒胸臆和借景抒情相结合,抒发出边关将士壮志难酬和思乡忧国的情怀。C、爱国的激情,壮志难酬的悲痛,浓重的乡思,兼而有之,全都化成了这沉甸甸的七个字。构成了 * * 与征夫复杂而又矛盾的情绪。D、综观全词,词的意境开阔苍凉,形象生动鲜明,反映出作者耳闻目睹、亲身经历的场景,表达了作者自己和戍边将士们的内心真实感情,读起来真切感人。

小题1:本题考查是一道开放题。先根据“千嶂、长烟、落日、孤城”等景物来分析描写了什么景物,根据景物的特征来分析作用即可。

单项选择题 B1型题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