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多项选择题

一般资料:男,26岁,在读博士研究生。
求助问题:失恋,学业压力大,伴紧张焦虑1个月。
下面是一段心理咨询师与求助者的访谈过程,请据此回答问题。
心理咨询师:你来这里,是有什么心理困惑吧,我想知道,我在哪方面能向你提供帮助。
求助者:我最近一个月心情非常烦躁,什么事情也静不下心来做,压力非常大。不知您能否帮助我
心理咨询师:你愿意详细谈谈最近都发生了哪些事情吗
求助者:两个月前我的女友在毫无预兆的情况下,毅然决然地向我提出分手,丝毫没有挽回的余地。当时我非常痛苦,可是想到一个月后要做博士开题报告,只好安慰自己“天涯何处无芳草”,于是打起精神准备开题。不幸的是我的开题报告没有通过,导师通知我另选题目,这件事对我的打击非常大,爱情没有了,学业也不顺利。
到现在为止,我不知我能否找到新的题目,而且,我硕士阶段所学与我现在的专业没有关系。所以我很焦虑,晚上经常失眠,白天又看不进文献。将来的路怎么走,我都不知该怎么办了
心理咨询师:哦,听了你的叙述,我也很为你痛苦和焦虑。先是女友分手,紧接着开题又没有通过。这让你感到非常焦虑和迷茫,是这样吗
求助者:是的,假如我的学业顺利的话,失恋对我来说影响不会太大,可是我现在博士毕业有困难,我们专业常规的毕业周期是4~6年,我已读了2年了,可我现在还得从头开始一个新的方向,我很担心我无法毕业。
心理咨询师:嗯。你担心自己无法毕业。
求助者:是的,我现在都在考虑退学的事情了,可是我从小到大一直是我父母的骄傲也是我们村家长教育自家小孩的榜样,我这样退学回家,我感到没脸见人。
心理咨询师:退学的念头,让你感到羞愧。
求助者:是的,尽管这样,我还是准备了退路,我报考了公务员,希望退学后能找个好工作、可是离考试只有一个月的时间了,我一点书也看不进去了。老师,我把我所有问题都告诉您了,您能告诉我该怎么办吗

心理咨询师在咨询中使用的技术包含( )。

A.情感反应

B.面质

C.参与性概述

D.影响性概述

答案

参考答案:A,C

解析:参与性技术是澄清问题,启发和引导求助者自我探索的技术。内容反应和情感反应都是参与性技术,前者是对求助者内容的反馈,后者是对情感的反馈。而质技术指咨询师指出求助者身上存在的矛盾。影响性技术是在咨询过程中对求助者进行干预的技术。根据案例描述:“听了你的叙述,我也很为你痛苦和焦虑”,“你担心自己无法毕业”。可知答案为AC。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唯一的老舍

毛志成

①在谈论老舍时,我不想局限在老舍的业绩中。认识老舍,如果只将他视为作家、文学家、语言大师等等,那也只是从“文格”的角度认识了老舍,而淡化了他的“人格”质量。老舍一生的活动,文化、文学只是他的一个关注点,事实上,他始终全方位予以关注的是社会命运——特别是中国和中国人的命运,也包括对中国“国民性”的透视和扫描。老舍是中 * * 广袤而平凡的文化土壤上挺立起的一株耐苦大树,虽不夺目地高耸,但他立足于向社会和民众植根,伸枝,展叶,释氧,兼之增色添美。老舍的作品,无论是发轫之作的《老张的哲学》,还是代表作《骆驼详子》、《正红旗下》,以及立身之作《四世同堂》、《茶馆》,无不昭示他是一位与中国民众息息相关,将文化功利与社会功利融为一体,而且个人命运与时代的总体命运互为形影的,必将永远使历史不能忘记的民魂式的作家。

②老舍在人性品格上首先是好人,是善人,他很少骂人,倒是尽量多地助人、济人,反右时有人当了右派,老舍一有机会照例请他们在小饭馆中吃一顿饭,于“莫谈国事”之外也尽量给这些“另册”人士多一点温暖。

③老舍绝不是生活地位、社会地位、文化地位上的贵族。从他以“旗人”名义出生的那天起,就饱受贫困、压抑。但有人依据老舍的出身,将他定为“穷人”,有的甚而喻为农民,这样的比附,在见解上其实也是很粗俗的,乃至是大谬的.泛义上的穷人,特别是彻底式的穷人——即德穷、财穷、智穷、文穷的群落,是不会从中诞生出老舍的。老舍的“旗人”裔脉,老舍的基督意识,老舍的求学欲望和从教、从文意趣,都使他大大有别于一般性的穷人。 

④老舍一生的“急就篇”式的作品很多,占了很大比重,但他的“急就”,是急于国事、民事。“国家不幸诗家幸”(清赵冀语),诗家的“幸”不是指幸福,而是指活跃。文化人在国难期间的创作活跃,必然是与“及时”同义的。爱国爱民之心驱使他往往愤然疾书,匆匆命笔。舍弃个人虚誉,不做“逸士”,而与国家命运、民族疾苦同呼吸,这就是高品位文化人的基本品格。

⑤以老舍的宽容通达,兼之常有自悲心态和忍辱负重、委曲求全惯性,人们有理由做出一种推测:老舍会逆来顺受,苟安乱世,但这种推测是对老舍的不深知。老舍的脸常常是笑呵呵的,但老舍的骨头是坚硬的。他可以受辱,但不能自辱!

⑥老舍之死,可以认为带有很大的偶然性,却不能否认它的必然性。那是个扑灭良心、扼杀正义、粉碎文化的年代。倘若老舍永远地、固执地维护自己的善恶观、美丑观、是非观,并要始终渴望举起善人的旗帜、善事旗帜,到头来时代的恶化已经趋于惯性化而又势必趋于极端化,连他本人无论如何忍辱负重、谦恭处世也无法做到委曲求全的时候,命运给他的终极安排只能是向世界告别

⑦反刍老舍,就是反刍一个时代。但愿我们此后百年千年从这样的反刍中,汲取老舍的宝贵营养——中国文人、中国作家,人格毕竟重于文格。用一句名言作结语,就是:多么出色的卓人也有过卑怯的时候,但卓人之所以是卓人,就在于他尽可能和最终不向卑怯低头!

12.下列对作品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A.本文多侧面、多角度地评价老舍,目的是让读者更具体、深入地了解老舍是“唯一”的,而且又具有多种性格的丰富内涵。

B.“老舍是中 * * 广褒而平凡的文化土壤上挺立起的一株耐苦折大树”,这一比喻,形象地赞颂老舍是一位从中国传统文化汲取养分的文学巨人。同时也暗示他饱受磨难的一生。

C.作者气愤有人将老舍称为“穷人”或“农民”,因为这些称谓显得粗俗,而且老舍即使不是贵族,也大大地有别于一般性的穷人。

D.本文不仅介绍老舍的发轫之作,代表作以及立身之作,还特别介绍了他的很多“急就”之作,因为这更能体现老舍与国家命运、民族疾苦与共的高尚品格。 E.文章结尾引用一句名言,在充分肯定、赞颂老舍是一位骨头最硬的“卓人”的同时,也客观、委婉地批评他也有过委曲求全和卑怯的时候。

13.作者称赞老舍是一位“民魂式的作家”,请结合原文,说说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