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选择题

       “此事乃吾国数千年中莫大之举动,言其重要,直无异古者之废封建,开阡陌。”严复对哪一事件的评价 [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新文化运动  

D、废除科举制度

答案

答案:D

填空题

材料一: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具备许多有利条件,也面对不少困难和挑战。农村经济体制尚不完善,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低,农产品市场体系、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国家农业支持保护体系不健全,构建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要求紧迫;农业发展方式依然粗放,农业基础设施和技术装备落后,耕地大量减少,人口资源环境约束增强;农村社会事业和公共服务水平较低,区域发展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改变农村落后面貌任务艰巨。

材料二: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是党的农村政策的基石,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现有土地承包关系要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发展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规模经营主体;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不得改变土地集体所有性质,不得改变土地用途,不得损害农民土地承包权益。

小题1:(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和问题?结合材料分析其产生的原因。(8分)

小题2:(2)结合材料一、二,运用有关哲学知识分析中央上述决策的正确性。(8分)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问题。

比正路还长的巷子

柯裕棻

  有时候,走着走着,离了扰攘的正路,踏上一条没名没姓的、比正路还长的巷子,那个又惊奇又迷惘的感觉,多么像人生啊。

  走进长巷子里,两侧的房子低首敛眉,没有大马路上的高楼那样霸气,在这以人的尺度打造出来的屋檐底下,活动的幅度小些,说话的派头小些,那气味也浓密些,生活的气味,水沟的、铁锈的气味,午饭剩余的油腻味,亦步亦趋跟着,如同一只熟识的狗。洼坑里隔夜的雨水,像一段委屈的心事,泪汪汪闷坏了,阴着脸,映着来人,踩着了它,就回溅你一脚的怨意。

  城市里的长巷实在没办法安心走,红砖道宽仅仅几尺,有些地方有高低不齐的骑楼,忽上忽下,怎么走都是颠沛流离,心里很不舒坦。有些地方连骑楼或红砖道都没有,只身走在上面,慌慌的,没有归属,像是离乡背井的人,走在不属于自己的城。

  如果在冬夜,一个人走在两侧大门紧闭的长巷子里,有时候会有进京赶考的书生赶路的心情,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却不断被后方来车的车灯打扰,那种灯的亮度非常恼人,在人的心里投下一道慌乱的影子,走几步路就得频频回首,躲闪,这种惊扰无奈的程度,犹如一段挥之不去的往事,化成了鬼魅,准备重返噬人。

  至于乡下的长巷,真的很狭窄,车子很少进去,少了车,就多了从容,乡下的路是随意铺下的,从房子铺到田边,从大马路铺到菜园,聚落密了,那条任意铺下的路就变成了巷子,弯弯曲曲的,尽头一样还是水田跟菜圃,但中间的转折出乎意料的多,如同这一村百年的兴衰。

  我曾经拜访过住在台南乡下的朋友,他们门前是一条很长的巷子,仿佛从郑成功之后,这一村的人便开始增建巷子的长度,以此做史。巷子尾是一畦菜圃,黄色的油菜花,踱步的鸡,巷子两旁人家的围篱是扶桑花和紫藤。在巷子的尾端,照例只有蛙鸣、狗吠、炊烟。

  午后四点我们蹲坐在阳光倾斜的骑楼下,朋友端出一盘红草莓,一包紫菱角,搁在地上。

  鸡群走过。

  邻居老太太佝偻行过。

  蝴蝶飞过。

  苍蝇来过。

  猫影子飘过。

  千百个念头闪过。

  没有一辆车经过。

  那是一条很长的巷子,时间行走其中,百转千回失去了影子,因此看上去不存在。我们坐在那儿看它,彷彿看见人生。

1.第二段中加粗的“亦步亦趋”喻指一味模仿别人,请写出两个与之意思相近的成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朱自清《春》中:“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此句运用的感觉摹写与下列哪一句相同?(   )

A.在巷子的尾端,照例只有蛙鸣、狗吠、炊烟。

B.午后四点我们蹲坐在阳光倾斜的骑楼下。

C.阴着脸,映着来人,踩着了它,就回溅你一脚的怨意。

D.水沟的、铁锈的气味,午饭剩余的油腻味,亦步亦趋跟着。

3.“只身走在上面,慌慌的,没有归属,像是离乡背井的人,走在不属于自己的城。”这几句所表现的乡愁情感与下列诗句哪一个最接近?(   )

A.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宿建德江》)

B.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如梦令》)

C.如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江雪》)

D.千山鸟飞绝,万径人终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江雪》)

4.从全文看,作者写作本文的目的是什么?为何会将长巷比喻为人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运用了许多新奇的比喻,令人惊奇。从文中找出一句并加以赏析。

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赏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作者在文章结尾处,使用了下面一组排列性的文句。请结合上下文,从内容、语言、表现手法等方面,任选一角度进行赏析。

  鸡群走过。

  邻居老太太佝偻行过。

  蝴蝶飞过。

  苍蝇来过。

  猫影子飘过。

  千百个念头闪过。

  没有一辆车经过。

赏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