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材料题

中西方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的情况比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拥有)很大的,不断扩展的海外殖民地……英国还拥有更多的,可作工业革命的资金用的流动资本,源源流入英国的商业利润比流入其他任何国家的都多……由于行会较早瓦解,由于对传统的条块农田的圈占,英国获得了充裕的流动劳动力……贫穷的农民失去了自已的部分甚至全部的土地,被迫当租地人或打散工的人,否则,就不得不去城里找工作。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民国初期)是中国民族工业的黄金时期。一直处于不发达状态的中国资本主义是在辛亥革命之后才得到蓬勃发展的。

——(法)白吉尔:《中国资产阶级的黄金时代(1911——1937)》

材料三 当美、英和其他工业国家失去一切秩序感和平衡感,忙于采取各种补救办法和应急措施以应付危机时,中国在1929年后仍然能一如既往地坚持下去。

——(美)费正清等编:《剑桥中华民国史》下卷

(1)根据材料一,概括该学者认为工业革命的爆发首先需要满足的三项因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8世纪的英国是如何满足这三项因素,从而促成了工业革命的首先爆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述民国初期民族工业发展的状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1927——1937年中国发展民族工业发展态势,并分析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对中国民族工业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三项因素:市场、资金和劳动力。三项因素如何取得:市场:殖民扩张扩大了海外市场,圈地运动扩大了国内市场;资金:殖民扩张和海外贸易提供了资金;劳动力:圈地运动和行会较早瓦解,提供了劳动力资源。

(2)状况:出现短暂的春天,发展速度、规模空前;轻工业有显著发展,重工业有一定增长;但主要分在沿海地区,没有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与外国资本、传统经济形式相比,仍居弱势地位。

(3)态势:曲折而艰难地发展。影响:各资本主义国家为转嫁危机,对华倾销商品,日本加剧侵华,冲击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中国人民的反帝爱国运动,国民政府采取的一系列促进经济发展的措施,使民族工业在1929年后仍能坚持下去。

单项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