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选择题

据《扬子晚报》2004年6月6日报道:渤海的污染已到了临界点,如果再不采取果断措施遏止污染,渤海将在10年后变成“死海”.据资料称,渤海每年收纳的污水高达28亿吨,每年收纳的污染物超过70亿吨;海底泥中,重金属超过国家标准的2000倍;由于渔民滥捕和水质污染,渤海特有的黄花鱼、鲈鱼、比目鱼、鱿鱼、铁茄蟹、蛤蜊等特色水产的产量已大大降低,如今渤海没有一种鱼类、贝类、螃蟹能够形成规模群带.根据以上材料回答:渤海特有的黄花鱼、鲈鱼、比目鱼、鱿鱼等,能给人们带来的主要营养物质是  [ ]

A.维生素  

B.蛋白质  

C.淀粉  

D.葡萄糖

答案

答案:B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20分)

①眼前是几根埋在水里的枯木桩子,日久天长,也许人们忘记这是为什么埋的了。这里的水却是镜子一样平,蓝天一般清,拉长的水草在水底轻轻地浮动。鬼子们追上来,看看就扒上了船。老头子又是一篙,小船旋风一样绕着鬼子们转,莲蓬的清香,在他们的鼻子尖上扫过。鬼子们像是玩着捉迷藏,乱转着身子,抓上抓下。

②一个鬼子尖叫了一声,就蹲到水里去。他被什么东西狠狠咬了一口,是一只锋利的钩子穿透了他的大腿。别的鬼子吃惊地往四下里一散,每个人的腿肚子也就挂上了钩。他们挣扎着,想摆脱那毒蛇一样的钩子。那替女孩子报仇的钩子却全找到腿上来,有的两个,有的三个。鬼子们痛得鬼叫,可是再也不敢动弹了。

③老头子把船一撑来到他们的身边,举起篙来砸着鬼子们的脑袋,像敲打顽固的老玉米一样。

④他狠狠地敲打,向着苇塘望了一眼。在那里,鲜嫩的芦花,一片展开的紫色的丝绒,正在迎风飘撒。

⑤在那苇塘的边缘,芦花下面,有一个女孩子,她用密密的苇叶遮掩着身子,看着这场英雄的行为。

小题1:读了这段文字,你一定被老英雄的壮举所感动。你觉得老英雄身上有哪些高贵的品质?(4分)

小题2:文中有不少如诗如画的景物描写,请你找出一处,并说明其作用。(4分)

例句:                                                           

作用:                                                           

小题3:第①自然段中划线句子体现了什么?(4分)

小题4:“老头子”的船为什么要划来划去?在船头放大捆的莲蓬是为了自己吃吗?文中有一个比喻句“举起篙来……老玉米一样”,你是怎样理解的? (4分)

小题5:你还读过哪些描写战争的作品或看过哪些讲述战争的电影?试着写出两部。(2分)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