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类思想文化发展的过程中,不同特色的思想文化相互碰撞、相互交融,共同发展,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西洋文明输入吾国,最初促吾人之觉悟者为学术,相形见拙,举国所知矣;其次为政治,年来政象所证明,以有不克守缺抱残之势。继今以往,国人所怀疑莫决者,当为伦理问题。此而不能觉悟,则前之所谓觉悟者,非彻底之觉悟,盖犹在倘恍迷离之境。吾敢断言曰:伦理的觉悟,为吾人最后觉悟之最后觉悟——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
材料二 受制于“皇帝制度”两千年,是这个民族不能逃避的命运。中国现代化进程中遇到的许多问题,比如“德先生“赛先生”迟迟不能落脚,比如公民意识、规则意识、宽容意识的缺乏,比如“熟人社会”,比如“守旧症”、“非我症”、“不合作症”、“麻痹症”,其根源都可以追溯到三千年前的夏商周时代或者更远的尧舜禹。从这个角度,我们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中国文化转型的艰难。——张宏杰《十国皇帝的五种命运》序
(1)材料一中,陈独秀认为“西洋文明输入吾国”后,国人的“觉悟”经历了哪个三阶段?其实践和结果如何?(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思想三方面分析近代中国文化转型难得原因。(3分)
(3)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大背景下,有学者认为中国文化转型呈现出“传统文化现代化,西方文化本土化”的趋向。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这个观点的理解。(2分)
( l )三个阶段:
① 学术觉悟;林则徐、洋务派“师夷长技”(或答“洋务运动”) ,学习西方科技尤其是军事科技;结果失败。(3 分。每点1 分)
② 政治觉悟;维新派、革命派效仿西方政治制度,进行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结果都失败了,未能拯救中国。(3 分。每点1 分)
③ 伦理觉悟;新文化运动;促进思想解放和民族觉醒,为马克思主义传播和五四运动奠定了思想基础。(3 分。每点1 分)
( 2 )原因:
① 政治:专制制度(或“皇帝制度” )的阻碍。(1 分)
② 经济: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1 分)
③ 思想:儒家思想的影响根深蒂固或传统文化思想的制约。(1 分)
( 3 )理解:言之有理均可得分。
题目分析:(1)结合中国近代史分析,西洋文明的输入从技术到制度到文化,从开眼看世界的林则徐和魏源,到学习思想文化的陈独秀等,具体实践要列举具体运动,分析结果可从成功或失败两方面入手。 (2)政治要从制度、政局、力量等方面分析;经济可从近代五种经济成分入手,如自然经济、资本主义经济等;思想要从正反两面概括,如封建思想的根深蒂固、西方思想的传入等角度分析。 (3)紧扣“传统文化”、“西方文化”,注意要结合材料谈谈对两者的认识,不能过于简单处理。
点评:鸦片战争后开始了西学东渐的征程。鸦片战争后一些先进的士大夫认识到与西方的差距,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主要的代表人物有林则徐、魏源等。由李鸿章等人学习西方的科技到康有为、孙中山陈独秀等分别主张学习西方的制度和思想,主张维新改良、共和,反对儒家伦理道德。中国向西方学习经历了一个由排斥西方先进制度和思想文化到全盘西化,再到正确认识西方文化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