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不定项选择 A3/A4型题

案例二:

一般资料:求助者,女性,29 岁,博士,某大学副教授。

案例介绍:求助者在系里举办的春节联欢会上,不知什么原因弄洒了饮料。一位老师对求助者开玩笑地说:“你心虚什么啊,手抖得这么厉害!”求助者认为别人都在看自己的笑话,就借故离开了。开学后有一次上课,校长来听课,求助者感觉手抖得很厉害,拿不住水杯。求助者认为自己手抖,多次暗暗告诉自己,不要让别人看出自己手抖。从此以后求助者很怕去人多的地方,尤其是不能在人多的场合喝水。为此以各种理由谢绝各种聚会,甚至不到公婆家吃饭。同事说她清高,婆婆似乎也有意见,丈夫很不理解。求助者感到自己出现了大问题,到多家医院做了很多检查,但没有发现器质性病变。求助者认为自己有病无法解决,而别人不能理解自己,苦恼,痛苦,情绪低落。近来没有胃口,吃不下饭,失眠,己经停了几次课,自己主动前来咨询。

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的父母是公务员,对她要求很严。求助者从小做事认真,做事要做到最好,学习成绩优秀。丈夫反映求助者很较真,在手抖的问题上无事生非。

单选:本案例中,心理咨询师应该首先帮助求助者()。

A.矫正偏执人格

B.缓解家庭矛盾

C.改变错误认知

D.改善躯体症状

答案

参考答案:C

解析:

对心理咨询师工作任务的理解,心理咨询师解决的问题,只能是心理问题,或由心理问题引发的行为问题或躯体症状,而不解决任何生活中的具体问题。改变错误认知是解决心理问题的一个主要内容,解决了心理问题,家庭矛盾和躯体症状可以相应得到缓解或改善。因此咨询师应首先帮助求助者改变错误认知。案例中求助者没有明显的人格障碍,故A选项可排除。因此本题答案选C。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文后各题。

关于汪曾祺的风景

第一眼看到他我即被他身上蕴藏的一种奇异的气质打动了。

那是一个侧影。

背有些弓,一头被岁月漂白的头发在风里随想,头微微扬着,耳朵很宁静的样子。他站在路口,他的身边有一个疯子在发狂,街道上奔跑着喧嚣。这一切好像与他都很陌生。

他身着一件蓝咔叽布夹克,肩上背着一个半旧的黄包,看上去仿佛是偏僻县城来的一个探访者。那天他是等我们接他去一个便宴,然而我们迟到了。结果让一个70余岁的老人在街边足足等了一个多小时。但是他没有急躁,也没有嗔怪。是的,他已经习惯于这样迟到的约会了。

他与历史的约会足足迟到了近半个世纪,当他终于乘上最后一班从那黑洞洞的隧道里升出来的班车时,他觉得他头发里的风并没有变。

他的眼睛很诗意。

这是一个不小的奇迹,一个70多岁的老人的眼睛竟可以如此的明澈、清纯。那两枚饱满的眸子是两方小小的古歙砚。

这双眼被40年代的南风读过,被60年代的东风读过,也被80年代的西风读过。然而他并没有患风泪眼。

他的眼睛总有水的感觉。

看他的眼睛总容易想起王维。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他是美食家,恰如他是美文家。他先将到嘴的食物一抿,并不急于送入牙槽,用舌尖品一品,然后再细细地嚼。他吃得很耐心,很集中思想。这是小品式的吃法,当然不适合觥筹交错的盛宴,因此,他不打算去那一类庆功宴上勉强自己的胃。

吃,是私事,如同写文章。

他的文字是可一眼识穿的,因为他的文字大都拧得出水来。

第一个发现这点的是一个聪明的法国女士。

他的解释很平常:他家乡高邮是一个水乡。

来自水乡的作家并非他一人,然而后来那些人都离开了水,上岸去了。上了岸的水族有的演化成爬行类,有的则期期艾艾,成了两栖类。从生物意义上说这当然是一种进化,而当这种生物意义又被引进社会意义时,这种选择在今天看来也就变得合乎“规律”而无可非议了。

惟有他留了下来。

在水边。偶尔抬眼望一望天气,复又低头看眼前属于自己的那一片寂寂的白白的水。

1. 文章开头说“被他身上蕴藏的一种奇异的气质打动了”。他的“奇异气质”是什么?

仔细阅读一、二部分,选用其中的词语回答。(限用4个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仔细品味下面两个句子,联系全文,简析它们在文中的含义和作用。

(1)街道上奔跑着喧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了岸的水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阅读全文,体会本文旨在说明汪曾祺在文学创作中坚持了一些什么样的原则?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