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试题一(25分) 阅读下列说明,回答问题1至问题3,将解答填入答题纸的对应栏内。 [说明] A公司是一家专门从事系统集成和应用软件开发的公司,目前有员工100多人,分属销售部、软件开发部、系统网络部等业务部门。公司销售部主要负责服务和产品的销售工作,将公司现有的产品推销给客户,同时也会根据客户的具体需要,承接信息系统集成项目,并将其中应用软件的研发任务交给软件开发部实施。 经过招投标,A公司承担了某银行的系统集成项目,合同规定,5月1日之前系统必须完成,并且进行试运行。合同签订后,项目的软件开发任务由软件开发部负责,硬件与网络由系统网络部负责设计与实施。王工担任这个项目的项目经理。王工根据项目需求,组建了项目团队,团队分成软件开发小组和网络集成小组,其中软件开发小组组长是赵工,网络集成小组组长是刘工。王工制定了项目进度计划,图1是该项目的进度网络图。

图1中各个活动的工期在表1中列出。

软件开发中,发现有两个需求定义得不够明确,因此增加了一些功能,导致功能模块设计延长了五天。网络集成过程中,由于涉及物联网等新技术,综合布线延迟了五天,接着采购的一个新设备没有按时到货,到货之后在调试过程中遇到了以前没有遇到的问题,使网络设备安装调试延迟了7天。两个小组分别通过电话向各自部门通报项目进展,而网络集成工作是在用户现场进行的,因此网络集成的进度状况在公司总部进行开发工作的软件开发小组并不了解。上述问题导致了项目整体进度的拖延,绩效状况不佳。

项目原计划的工期是()天,如不采取措施,项目最后完工的工期是()天,这是因为()、()等活动的工期变化,导致了关键路径的变化,如果想尽量按照原来的预期完成工作,而使增加成本最少,最常采用的措施应是()。 请你将上面的叙述补充完整(将空白处应填写的恰当内容写在答题纸的对应栏内)。

答案

参考答案:

(1)167 (2)174 (3)综合布线 (4)设备安装 (5)快速跟进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项目的进度管理相关理论与应用。考生应结合案例的背景,综合运用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回答问题。 根据题目可以得到表示该项目进度安排的网络图,结点是项目中的每一项活动,初始时每一项活动都有一个计划的工期,带箭头的边表示各个活动的顺序。项目的最短工期为网络图中关键路径中各个活动的工期和,这里的关键路径是指从初始活动点到结束活动点的工期和最大的路径。因此根据本项目计划的网络图,从初始活动需求分析到结束活动验收的工期和最大的路径为:需求分析→系统设计→功能模块设计→编码→软件测试→试运行→验收,项目计划工期为30+20+25+50+20+20+2=167。 由于在项目的实际进行中出现一些活动的延期,功能模块设计延迟了5天,综合布线延迟了5天,设备安装延迟了7天,这样就导致关键路径发生变化,变为: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综合布线→设备安装→硬件测试→试运行→验收,最后完成的工期为30+20+65+27+10+20+2=174。这是因为综合布线和设备安装两个活动的工期延迟,导致关键路径发生变化。此时,如果想尽量按照原来的预期完成工作,而使增加成本最少,最常采用的措施应是快速跟进,缩短关键路径上后序活动的工期。

单项选择题

城市是人类文明的结晶。美国现代哲学家路易斯·芒福德说过:“城市是一种特殊的构造,这种构造致密而紧凑,专门用来流传人类文明的成果。”西方诸多文字中的“文明”一词,都源自拉丁文的“Civitas”(意为“城市”),这并非偶然。城市兼收并蓄、包罗万象、不断更新的特性,促进了人类社会秩序的完善。

1800年,全球仅有2%的人口居住在城市;到了1950年,这个数字迅速攀升到了29%;而到了2000年,世界上大约有一半的人口迁入了城市。根据联合国的预测,到2010年,全世界的城市人口将占总人口的55%。

不可否认的是,在城市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们的城市生活也越来越面临一系列挑战:高密度的城市生活模式不免引发空间冲突、文化摩擦、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如果不加控制,城市的无序扩展会加剧这些问题,最终侵蚀城市的活力,影响城市生活的质量。

联合国人居组织1996年发布的《伊斯坦布尔宣言》强调:“我们的城市必须成为人类能够过上有尊严的、健康、安全、幸福和充满希望的美满生活的地方。”而城市面临的种种挑战的发端,不论是拥挤、污染、犯罪还是冲突,根源都在于城市化进程中人与自然、人与人、精神与物质之间各种关系的失谐。长期的失谐,必然导致城市生活质量的倒退乃至文明的倒退。

根据上述情况,2010年上海世博会以“和谐城市”为理念,确立了“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核心主题。

根据短文,哪些不是今天城市人生活面临的挑战?()

A.居住拥挤

B.资源短缺

C.儿童入学

D.环境污染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