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案例分析题

患者,男性28岁,因胸闷、心前区隐痛、心悸、乏力1周,晕厥1次入院。患者几天前踢足球后觉得特别疲乏,当晚8时就寝时出现心慌及心跳突然停顿感。自次日起即常有类似发作,还时感憋气,心前区隐隐不适,但未予重视。就诊前1小时上班途中,突然无原因地心悸,继而晕厥在公共汽车上,经旁边乘客扶起后即清醒。经回忆,10天前曾因淋雨着凉而发热、咽痛、流涕、全身酸痛,偶有咳嗽、腹泻。当地医院诊为“上感”,服对乙酰氨基酚(泰诺)、先锋霉素后愈。查体:体温37.8℃,脉率104次/分,呼吸率24次/分,血压105/71mmHg;神志清楚,焦虑不安;心脏听诊:心率108次/分,可闻室性期前收缩6~8次/分,心尖区第一心音低钝,收缩期Ⅱ级吹风样杂音。两肺、腹部及神经系统均无异常发现。请问:

你估计该病预后如何?有无危险?

答案

参考答案:

病毒性心肌炎的预后主要决定于心肌炎症的部位和范围,轻重表现差异很大,轻者可完全没有症状,重者也可猝死。一般来说,急性期如能及时卧床休息及增进营养,进行对症和支持疗法,预后多良好,多数可痊愈。重症或患病期不注意休息和治疗,而仍处于过劳状态者,病情则可急剧恶化,乃至发生严重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猝死等;若急性期未能完全恢复而转为慢性心肌炎,则也可能演变为扩张型心肌病。 

单项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

阅读下面短文,回答下 * * 道题。

新人文主义关注人和文化的协调发展,强调从人的生存、发展、自由和解放的高度来理解和把握“人文”概念。“人文”之“人”,应是唯物史观意义上的“现实的人”;“文”,应是“现实的人”的文化与精神生活。狭隘的人文主义者,则将“人文”仅仅局限在文化生活或精神生活的范围内,离开“现实的人”抽象地谈论人的精神生活(当然,只关注入的物质生活而忽视精神生活,则是对“人文”的另一种扭曲)。在对待“科学”的观念上,新人文主义与狭隘的人文主义有着本质的区别。狭隘的人文主义,把科学及其价值归结为“实证主义”或“功利主义”,因此将其置于人文主义的对立面予以批判,于是进一步加剧了科学世界与人文世界、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分离和对立。

事实上,科学的诸多价值在本质上都是人文的。科学的技术价值和经济价值是使科学具有极为深刻的人文意义的基础,不能将其归结为狭隘的“实证主义”或“功利主义”;事实证明,它对于人和文化的协调发展,特别是对于人的生存、发展、自由和解放具有根本性的积极意义。正如马克思所说的,科学不仅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而且是“历史的有力的杠杆”,是“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这里已经包含了对科学技术的人文意义和人文价值的深刻的理解。在新的人文观念的视野中,科学不仅具有重要的技术价值、经济价值,而且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精神价值。前者的重大作用显而易见。后者的作用也被无数事实所证明:它在精神生活的层面上关注和推动了人和文化的发展,从而给人的生存、发展、自由和解放注入更加完整更加深刻的意义。

遗憾的是,有许多人文主义者在科学之于人的精神生活的意义和价值问题上持否定的态度。他们认为,只有诸如文学艺术等所谓“人文文化”才具有精神生活的意义和净化社会环境的价值,而科学的精神实质是“实证主义”和“功利主义”。剖析实质,他们恰恰是在用狭隘的实证主义和功利主义的眼光来审视科学,自然会无视科学的文化价值和精神价值了;他们对于人的精神生活的理解也是十分狭隘的,只将其局限在人的非理性活动层面上。显然。狭隘人文主义的种种观点,障蔽了审视现代“科学文化”的视野。

一旦超越上述狭隘视野,我们便会清楚地发现“科学文化”与所谓“人文文化”一样,对于人的精神生活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不可替代的意义和价值,从而更进一步领悟科学文化的丰富的人文内涵,即认识价值、思想价值、智力价值和狭隘人文主义所否认的审美价值与道德价值等。科学同艺术一样,都是人类最富有创造性的活动。艺术在不断追求美和发现美,而科学在不断追求和发现真理的过程中也留下了光彩熠熠的轨迹,它们都抚慰着、震撼着、净化着人的心灵。因此,可以这样结论:科学同艺术一样具有不可否认的、重要的人文意义和人文价值。显然,树立新人文主义观念,不仅有助于科学与“人文”的融合、促进和共同发展,而且有助于二者更充分地实现各自的价值。

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相符的是()。

A.狭隘的人文主义将科学及其价值置于人文主义的对立面予以批判,进一步加剧了科学世界与人文世界的分离和对立

B.科学的技术价值和经济价值使科学具有极为深刻的人文意义

C.在新人文观念中,科学具有技术价值、经济价值、文化价值和精神价值

D.狭隘人文主义用“实证主义”和“功利主义”的眼光来审视科学,否认科学文化具有人文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