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综合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4个小题,共24分)

材料一 洋务派和顽固派最激烈的论争共有三次:第一次是1867年(同治六年),围绕着同文馆培养洋务人才,应否招收正途出身学员问题的论争;第二次是1874年(同治十三年),围绕着设厂制造船炮机器和筹备海防的论争;第三次是1883年(光绪八年)开始的围绕着建筑铁路问题的论争。

材料二 维新派把西方进化论与中国传统《公羊》三世变易说会通起来,有力地批判了顽固派的社会不变论。他们认为社会历史的进化、更新是社会发展的原理:“夫物新则壮,旧则老;新则鲜,旧则腐;新则活,旧则板;新则通,旧则滞;物之理也。”

材料三 进步知识分子团结在《新青年》周围,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从政治观点、学术思想、伦理道德、文学艺术等方面向封建复古势力进行猛烈的冲击。他们集中打击作为维护封建专制统治思想基础的孔子学说,掀起“打倒孔家店”的潮流。

材料四 自今人视之,倡导新文化的人们对中西文化的比较未必算得上百分之百的正确,而存在着明显的偏向……但他们代表那个时候最进步的认识。

——摘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材料一中洋务派和顽固派之间论争的关键在哪里?(4分)

(2)材料四中“明显的偏向”指什么?(2分)

(3)四则材料中的洋务派、维新派、新文化运动的知识分子在对待“西学”上分别是怎样的态度?(6分)各有什么样的行动?(6分)

(4)简要分析其在“西学”这一追求过程中对中国近代历史发展产生的影响。(6分)

答案

(1)洋务派主张向西方学习,引进西方科学技术,顽固派则坚持中国的封建传统,反对西学。(4分)

(2)全盘否定中国传统文化。(2分)

(3)态度:①洋务派提出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以“自强”“求富”为名,掀起洋务运动。②维新变法中的维新派以宣传西方的“进化论”思想来挽救民族危亡,宣传自己主张,发动了戊戌变法。③以陈独秀等为代表的先进知识分子,吸收西方思想文化,提出“民主”与“科学”两大口号,发起了新文化运动。(12分)

(4)影响: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近(现)代化;西学在中国的传播,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促进人们的觉醒,促进中国社会的进步。但是单纯的“西学”不能改变中国的落后状况。(6分)

题目分析:

(1)洋务派与顽固派的争论主要在于要不要学习西方的问题,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的技术,顽固派坚决反对,但是二者在维护清政府的统治方面是一致的。(2)明显偏向指的是他们学习的内容的不同。洋务派学习西方的技术,而维新派学习的是西方的制度,新文化运动时期学习的是西方的思想。(3)本题的第一小问“概括洋务派、维新派、新文化运动领袖们‘向西方学习’的主要主张、社会实践和各自特点”,即为概述型题。第二小问“指出他们在目标追求上的共同之处”,就是通过比较求取共同点,属比较型题。(4)“分析这一追求过程对中国近代历史发展产生的影响”,属论述型题。整题是一道综合型问答题。

点评:本题是典型的综合分析探究题,既要明确各自的措施,又要在此基础之上进行比较,进而 分析它们对中国历史产生的影响。它要求基础知识踏实,又要求有一定的概括力,要尽可能言简意赅。本题的中心词是“洋务派、维新派、新文化运动领袖们‘向西方学习’”,规定了作答的对象;提示词“概括、指出、分析”,规定了作答的方式;求答项“主张、社会实践、特点、共同之处、影响”,则限定了作答的内容。限定词“在目标追求上”和“对中国近代历史”则限定了答题范围。

问答题 案例分析题
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