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主义生产的直接目的和决定性动机,就是无休止地采取各种方法获取尽可能多的剩余价值。以下正确反映绝对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和超额剩余价值及其关系的是
A.绝对剩余价值依靠延长工作日的长度或提高劳动强度
B.相对剩余价值依靠全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C.超额剩余价值依靠提高个别企业的劳动生产率
D.各个资本家追求相对剩余价值使整个资本家阶级普遍获得绝对剩余价值
参考答案:A,B,C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绝对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和超额剩余价值的内涵与相互关系。绝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延长工作日的长度而生产的剩余价值。除了延长劳动时间外,资本家还用提高工人劳动强度的方法来增加剩余价值。提高劳动强度,是让工人在同样的时间内消耗更多的体力和脑力,这与延长工作日并没有本质区别。所以A选项正确。
相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而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生产的剩余价值。缩短必要劳动时间是通过提高全社会的劳动生产率实现的。所以B选项正确。
超额剩余价值是指企业由于提高劳动生产率而使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所以C选项正确。在资本主义商品生产的条件下,每个资本家总是力图不断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使其生产的商品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从而获得超额剩余价值。这个过程的客观后果是整个社会各个生产部门的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导致生活资料的价值下降和补偿劳动力价值的必要劳动时间缩短,剩余劳动时间延长,整个资本家阶级普遍获得相对剩余价值,也就是说,各个资本家追求超额剩余价值的结果是整个资本家阶级普遍获得相对剩余价值。D项错误,颠倒了相对剩余价值与绝对剩余价值的关系。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