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金朝与辽朝政治制度的特点。
参考答案:区别:辽朝是契丹族 * * ,金朝是女真族 * * ,金后来取代了辽。(金庸的武侠小说《射雕英雄传》就是以此为底料)
辽朝政治制度涉及:
辽统治者相应地采取了“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的胡汉分治双轨制政策。
辽在中央设置南面官和北面官的双轨统治机构。
在地方上以五京为中心,将全国分为五道:上京道、中京道、南京道、东京道、西京道。州县分设刺史、县令,也有节度使、观察使、防御使等名号。部族、州县之外还有“头下军州”。
从事农耕的头下户,除了向主人缴纳实物地租外,还要向辽政府缴课税,又称为“二税户”。
“四时捺钵”是辽朝的一种特殊政治制度。辽朝建立后,皇族仍保持渔猎骑射的传统。每年春夏秋冬四季,辽朝皇帝都要到相对固定的地方从事渔猎活动。所谓“捺钵”,就是辽朝皇帝在渔猎之地所设的行帐(行官)。皇帝出猎时,朝中官员随行,皇帝在捺钵内与北、南面大臣商议国事。捺钵成为政治活动的中心。“四时捺钵”在辽圣宗时形成制度,终辽之世,相沿不改。
辽国兵制,凡民年十五以上五十以下者皆入军籍,平时游牧射猎战时应调从征。人马都不给粮草,依靠四处抄掠以供所需。
辽朝的法律分为蕃、汉两律。汉律适用于汉人和渤海人,蕃律用于契丹和其他少数民族。辽太祖时,耶律突吕不撰《决狱法》,为当时辽朝第一部成文法。辽兴宗时,重新制定法律,新定条制547条,史称《重熙条制》,于1036年(重熙五年)正式颁布,这是一部完整的法典。辽律带有民族歧视的色彩,规定契丹人“殴死汉人者,偿以牛马;汉人则斩之,仍以其亲属为奴婢”。
对比金朝——
大金 * * 是女真奴隶主阶级凭借武力建立起来的。在 * * 建立之初虽有皇帝之称,但在领导核心中实行的却是独具民族特色的勃极烈制度,汉语即是官员制度。
金太宗在灭北宋之后把太祖南北分治的思想,变为分而治之的方针:燕云以北,受金中央直辖,承用太祖奴隶制;燕云及其以南地区,由元帅府统辖,实行封建汉制。在汉人反抗激烈的河北建立傀儡 * * ,以汉治汉。
为了适应变化,太宗利用汉、渤海、契丹等族知识分子,采用辽、宋制度,在中央建立了各种政治、礼仪制度;将勃极烈制度的军事性质减弱,政治性质加强。
为了提高女真族的整体素质,太宗在天会元年(1123年),始行科举以选拔人才。分词赋、经义两科,考中者称词赋进士、经义进士。天会五年(1127年),在河北、河东宋朝故地行科举,因辽宋所传经学内容不同,分别举行考试,称“南北选”。
金初,朝廷的中枢机构是在皇帝之下,由出身宗室近亲、地位显赫并具有终身职务的数名勃极烈组成的勃极烈会议,皇帝依赖这个机构来决议国家人事。在勃极烈制度之下,国家大事更多地取决于参加勃极烈会议的宗室的共同意见,而皇帝的意见有时起不了决定性作用。这样的状况同君主专制统治是不相适应的,因而统治者就需要对此加以改变。在太宗在位的最后一年,就颁布了“初改定制度”的诏书,准备废除勃极烈制度,建立新的朝廷中枢机构。但是到太宗去世时,三省制度尚未建立。
熙宗即位后,首先在中央建立了三省六部等机构,新的官僚制度主要是采用辽、宋官制,并兼采唐制而形成的。在皇帝之下高立三师:太师、太傅、太保。三师位高而无实权。专以安置位尊权重的大臣。在三省之上设置领三省事一职,以三师并领三省事,而实际上是形同虚设,熙宗通过这样的改革首先把军权和行 * * 分开,授予宗翰等势力最大的军事贵族以最高行政职务,剥夺了他们的军权。
熙宗改革政治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君位继承方式,女真的传统继承方式是“兄终弟及”为主和“父死子继”为辅的择优嫡传制,熙宗立自己的亲子济安为皇太子,确立父子相传的皇位世袭权,这一改革对皇权的加强具有重要意义。
皇统九年(1149年),海陵夺权即位。在诛杀女真贵族的同时,大批起用渤海、契丹、汉人人才,以扩大 * * 的基础,巩固统治。罢世袭方户职,以改变贵族“子孙相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