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历摘要:患者男性,70岁。因阵发性腹痛、恶心呕吐两天急诊入院。体检:体温38℃,脉搏100次/分,呼吸28次/分,血压15/10kPa,痛苦面容,低声呻吟,强迫体位。腹部稍膨隆,可见肠型及蠕动波,肠鸣音亢进,可闻及气过水声,腹肌稍紧张,右侧腹部触及有压痛包块。X线检查可见右侧肠腔充气并有2-3个液平面。
提示:遵医嘱使用"氨苄青霉素"。 提问:使用氨苄青霉素应注意下列哪些问题?()
A.需作青霉素过敏试验
B.应加入10%葡萄糖内慢滴方能维持血药浓度
C.迟发过敏反应多表现为皮疹、药热
D.停药一周内重新使用可免作过敏试验
E.一旦发生过敏性休克最佳抢救药是盐酸肾上腺素
F.肾毒性反应为其最严重的副作用
G.出现假阳性可采用脱敏疗法
参考答案:A, C, E
解析:
本问考察考生临床用药的基本知识。氨苄青霉素作为广谱半合成青霉素在临床广泛使用,在使用中的注意事项与青霉素大体相同,本问的第1、3、5项是正确答案。与青霉素不同的是氨苄青霉素不宜加入高浓度的葡萄糖静滴,尤其是浓度过高,静滴时间过长,不仅影响药物的稳定性,而且易形成四聚物而产生不良反应,故第2项为错误答案。第4、6、7项为错误答案,其在描述上,采用了"偷换概念"的手法,如"三日"改为"一周","过敏性休克"改为"肾毒性反应",以混淆考生概念,若对此条目记忆不牢,理解不深,容易答错。 提示:经上述处理,病人肠梗阻见缓解,经术前准备,于入院后10小时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小肠部分切除术"。术中过程顺利,术后给予补液、胃肠减压、腹腔负压引流、留置导尿管、抗炎等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