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某工程采用公开招标方式,招标人5月1日在指定媒体上发布了招标公告,5月6日至5月12日发售了招标文件,共有A、B、C、D四家投标人购买了招标文件。在招标文件规定的投标截止日(6月5日)前,四家投标人都递交了投标文件。开标时,投标人D因其投标文件的签署人没有法定代表人的授权委托书而被招标管理机构宣布为无效投标。

该工程评标委员会于6月15日经评标确定投标人A为中标人,并于6月26日向中标人和其他投标人分别发出中标通知书和中标结果通知,同时通知了招标人。

发包人与承包人A于7月10日签订了工程承包合同,合同约定的不含税合同价为6948万元,工期为300天;合同价中的间接费以直接费为计算基数,间接费率为12%,利润率为5%。

在施工过程中,该工程的关键线路上发生了以下几种原因引起的工期延误。

(1) 由于发包人原因,设计变更后新增一项工程于9月28日至10月7日施工(新增工程款为160万元);另一分项工程的图纸延误导致承包人于10月27日至11月12日停工。

(2) 由于承包人原因,原计划于10月5日早晨才到场的施工机械直到10月26日早晨才到场。

(3) 由于天气原因,连续多日高温造成供电紧张,该工程所在地区于10月3日至10月5日停电,另外,该地区于10日24日早晨至10月28日晚下了特大暴雨。

在发生上述工期延误事件后,承包人A按合同规定的程序向发包人提出了索赔要求。经双方协商一致,除特大暴雨造成的工期延误事件外,对其他应予补偿的工期延误事件,既补偿直接费又补偿间接费,间接费补偿按合同工期每天平均分摊的间接费计算。

(费用计算结果保留2位小数)

该工程所在地市政府规定,高温期问施工企业每日工作时间减少1小时,企业必须给职工每人每天10元高温津贴。若某分项工程的计划工效为1.50m2/小时,计划工日单价为50元,高温期间的实际工效降低10%,则高温期间该分项工程每平方米人工费比原计划增加多少元?

答案

参考答案:

计划的单方人工费为:50÷(8×1.5)=4.17(元/m2)

实际的单方人工费为:(50+10)÷7×(1-10%)×1.5]=6.35(元/m2)

则单方人工费的增加额为:6.35-4.17=2.18(元/m2)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文后小题。
等待是美丽的
(李  愚)  
  ①曾有人问德川家康:“杜鹃不啼,而要听它啼,有什么办法?”德川家康的回答是:“等待它啼。”     
  ②大仲马的巨著《基度山伯爵》中的最后一句话令我刻骨铭心:“人类的全部智慧都包含在这两个词中:等待和希望……”     
  ③在南美洲安第斯高原海拔4000多米人迹罕至的地方,生长着一种花,名叫普雅花。普雅花的花期仅有两个月,花开之时极为美丽,花谢之时也是整个花株枯萎之时,然而谁能想到,普雅花为了两个月的花期竟要等100年!     
  ④用一百年等待一次花开,等待一次两个月的美丽,值吗?神奇的普雅花也许从来不曾思考过这个问题,它只是静静地伫立在高原上,默默地用叶儿采集阳光的芬芳,默默地用根儿汲取大地的     养料,默默地等待100年,只是为了用百年一次的花开来证明生命的美丽和价值。     
  ⑤畿米《希望井》中有这样一段话:“掉进深井,我大声呼喊,等待救援……天黑了,黯然低头,才发现水面满是闪烁的星光。我在最深的绝望里,遇见最美丽的惊喜。”     
  ⑥畿米用诗意盎然的语言写出了耐人寻味的哲理:人生不会风平浪静,生活不会一帆风顺,任何时候都有可能出现困境,这个时候你应该学会等待,在等待中你也会发现生活的另外一个出口。     
  ⑦等待是一种美丽的坚持,只要等待就有希望,而希望是生活的源泉和动力。希望到来之前是等待,希望到来之后还是等待,因为那时又有了一个新的希望了。其实生命就是一个等待的过程,我们的一生就是在等待中度过的。     
  ⑧雨什么时候下?风什么时候起?一个字——等!     
  [链接材料]     
  链接材料一: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忧郁的日子里须要镇静。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链接材料二:汶川大地震中,汶川映秀湾水电总厂31岁的马元江在废墟中被困179个小时后被成功获救,创造了生命奇迹。
1.这篇文章作者阐述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全文,说说第①段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⑤段运用了什么样的论证方法,有什么样的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