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单项选择题

某场地地层如图,拟采用水泥搅拌桩进行加固,已知基础埋深2.0 m,搅拌桩桩径600 mm,桩长14 m,桩身强度fcu=8.0 MPa,桩身强度折减系数η=0.3,桩间土承载力折减系数β=0.6,桩端土地基承载力折减系数α=0.4,搅拌桩中心距1.0 m,采用等边三角形布桩,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取()

A.(A) 80 kPa

B.(B) 90 kPa

C.(C) 100 kPa

D.(D) 110 kPa

答案

参考答案:C

解析:

据:①《面授班辅导讲义》第四十讲。

②《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94—2002)第11.2.4条、第9.2.5第、第7.2.8条。

(1) 单桩承载力Ra

Ra=ηfcuAp=0.3×0.8×8×1000×3.14×0.32=67.8(kN)

Ra=Up∑qsili+aqpAp

=3.14×0.6×(6×8+15×3+12×3)+0.4×200×3.14×0.32

=265.6(kN)

取Raa=67.8 kN。

(2) 面积置换率m:

de=1.05S=1.05×1=1.05(m)

(3) 复合地基承载力fspk为:

答案为(C)。

单项选择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①接着,韩麦尔先生从这一件事谈到那一件事,谈到法国语言上来了。他说,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最明白,最精确;又说,我们必须把它记在心里,永远别忘了它,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说到这里,他就翻开书讲语法。真奇怪,今天听讲,我全都懂。他讲的似乎挺容易,挺容易。我觉得我从来没有这样细心听讲过,他也从来没有这样耐心讲解过。这可怜的人好像恨不得把自己知道的东西在他离开之前全教给我们,一下子塞进我们的脑子里去。

       ②语法课完了,我们又上习字课。那一天,韩麦尔先生发给我们新的字帖,帖上都是美丽的圆体字:“法兰西”,“阿尔萨斯”,“法兰西”,“阿尔萨斯”。这些字帖挂在我们课桌的铁杆上,就好像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里飘扬。个个都那么专心,教室里那么安静!只听见钢笔在纸上沙沙地响。有时候一些金甲虫飞进来,但是谁都不注意,连最小的孩子也不分心,他们正在专心画“杠子”,好像那也算是法国字。屋顶上鸽子咕咕咕咕地低声叫着,我心里想:“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 

       ③我每次抬起头来,总看见韩麦尔先生坐在椅子里,一动也不动,瞪着眼看周围的东西,好像要把这小教室里的东西都装在眼睛里带走似的。只要想想:四十年来,他一直在这里,窗外是他的小院子,面前是他的学生;用了多年的课桌和椅子,擦光了,磨损了;院子里的胡桃树长高了;他亲手栽的紫藤,如今也绕着窗口一直爬到屋顶了。 可怜的人啊,现在要他跟这一切分手,叫他怎么不伤心呢?何况又听见他的妹妹在楼上走来走去收拾行李!——他们明天就要永远离开这个地方了。可是他有足够的勇气把今天的功课坚持到底。习字课完了,他又教了一堂历史。接着又教初级班拼他们的ba,be,bi,bo, bu。在教室后排座位上,郝臾老头儿已经戴上眼镜,两手捧着他那本初级读本,跟他们一起拼这些字母。他感情激动,连声音都发抖了。听到他古怪的声音,我们又想笑,又难过。啊!这最后一课,我真永远忘不了!

1、第①段中“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监狱大门”比喻什么?“钥匙”比喻什么?怎样理解全句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就文中的细节描写,回答下列问题。

      ①“这些字帖挂在我们课桌的铁杆上,就好像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里飘扬”这一细节表现了我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屋顶上鸽子咕咕咕咕地低声叫着,我心里想:“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

这一细节表现了我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③段是对韩麦尔先生的 动作、神态 描写,请发挥你的想象,用简单的几句话描述韩麦尔先生此刻的内心世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啊!这最后一课,我真永远忘不了!”为什么他忘不了?他永远忘不了的是什么?这最后一课使他受到深刻的教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