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综合应用题下面是一个Applet程序,其功能是有2个按钮,分别为First和Second,以及一个Label构件。要求点击First时则能在Label中显示出Command:First,而点击Second时则能显示出Command:Second,要求只能使用重载一次actionPerformed()方法。请改正程序中的错误(有下划线的语句),使程序能输出正确的结果。程序运行结果如下:

注意:不改动程序的结构,不得增行或删行。import java.awt.*;import java.awt.event.*;import java.applet.*;/* */public class ex2_3 extends Applet implements ActionListener { private String str="ok"; private Label l; private Button btn; public void init() { setLayout(null); l=new Label(str); l.reshape(10, 10, 100, 30); add(l); btn = new Button("First"); btn.reshape(10, 50, 60, 20); l.addActionListener(this);add(btn); btn = new Button("Second"); btn.reshape(10, 100, 60, 20); btn.setActionCommand("First"); btn.addActionListener(this); add(btn); } public void actionPerformed(ActionEvent ae) { str="Command: " +ae.getActionCommand(); btn.setText(str);}}ex2_3.html ex2_3

答案

参考答案:btn.addActionListener(this)btn.setActionCommand("second")l.setText(str)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Java语言中高级事件ActionEvent和AWT基本构件Label的常用方法的使用。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动作事件ActionEvent和Label构件的常用方法。在本题中,第1处,明确注册的事件监听器是监听按钮的,而不是Label的;第2处,调用ActionEvent的setActionCommand()方法改变了ActionCommand,使按下第二个按钮时显示Command:second而不是Command: First。第3处,调用Label的setText()方法,而不是Button的方法。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科技说明文,完成小题。(14分)

在海底装上“眼睛”

——地球系统的第三个观测平台

新世纪伊始,一个新的科学热点正在出现:这就是海底观测系统。其功能是把深海大洋置于人类的监测视域之内,以从根本上改变人类认识海洋的途径,开创海洋科学的新阶段。

迄今为止,人类“入地”的能力仍然远逊于“上天”。海底是最贴近地球深部的去处,从海底“第三个平台”观测地球,将揭示地球系统“运作”之谜。

建设中的海底观测系统,是通向新突破的捷径,作为新开的领域,各国都处在起步阶段。中国,正经历着数百年不遇的良机。

假如把地面与海面看作地球科学的第一个观测平台,把空中的遥测遥感看作第二个观测平台,那么新世纪在海底建立的,将是第三个观测平台。

人类认识世界的过程,是一部不断扩展视野的历史。古人没有想到海洋有这么大,15世纪重新发现的“托勒密地图”上并没有太平洋,以为欧洲航海西行到亚洲并不遥远,否则哥伦布也许不敢冒这个险。当然更不会知道海底的地形起伏,会比陆地的高山深谷还大,这要等到20世纪中期,有了声波测深技术才能发现。现在我们知道,海水比河水多百万倍,海洋的平均水深3800米。隔了厚层的水,人类对深海海底的了解,还不如月亮和火星表面。而地球深处“地幔”里的水,又比地球表面的海水多许多倍。

人类视域的突变发生在17世纪:用新发明的显微镜,看到了细胞,看到了微生物;用新发明的望远镜观察行星,提出了“日心说”,导致“哥白尼革命”。又一次突变发生在20世纪:航天技术使人类克服地球引力进入太空,第一次看到地球的全貌,开始将地球看作一个整体,将地球上种种现象连结为“牵一发动全身”的系统,导致地球系统科学的产生,被喻为”第二次哥白尼革命”。

这次“革命”对地球科学的影响最大,尤其是浩瀚的大洋。人类对海洋的认识,大都是19世纪晚期以来通过航海从船上取得,这种星星点点、断断续续的观测,带来了许多错觉和误会。直到二十世纪早期,测量海底地形的办法还是用绳子系上重锤抛到海底,用绳子的长度测算水深,如此得来的测点寥若晨星,绘在图上当然只能说明海底平坦,地形单调。再如船上用温度计测量海水表层,只能测了上一点再测下一点,永远也画不出一张同时的海洋温度图来。20世纪出现的遥测遥感技术从卫星获取地球信息,开辟了全新的对地观测系统,能够获取全球性的和动态性的图景。同时得到的不仅有海水表面的温度、风场、海流和波浪,而且有生产力、污染以至浅海地形等各方面的信息。

但是遥感技术的主要观测对象在于地面与海面,缺乏深入穿透的能力。隔了千百米厚的水层,遥感技术难以达到大洋海底。现在要问:能不能换一个视角,不要老是从海面看海底?可不可以从海底看海面,把观测平台放到海底去?

小题1:请简要概括建设海底观测平台的意义。(4分)

小题2:综观全文,人类对海洋的认识经历了哪几个阶段?(4分)

小题3:根据文义,你认为建设地球系统的第三个观测平台,能否导致地球系统新科学的产生,从而带来“第三次哥白尼革命”。(6分)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