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雷某,女,36岁,11月5日初诊。 主诉:头痛1天。 病史:发病前因不慎着凉,突然出现头痛,痛剧拘紧,痛连项背,遇寒尤剧,伴恶风畏寒,口不渴,舌苔薄白,脉浮紧。 要求:写出疾病诊断(1分)、证候诊断与分析(1分)、治法(1分)、代表方名(1分)、药物与用量、煎服法(1分)。

答案

参考答案:

诊断:头痛(风寒头痛) 

分析:风寒之邪客于太阳经脉,清阳之气被遏,清窍不利,故头痛,其痛连及项背,遇风尤剧。因感受外邪所致,以邪实为主,故头痛起病突然。寒主收引,故痛剧拘紧。风寒客于已表,卫阳被遏,故恶风畏寒。寒邪未化热,故口不渴。舌苔薄白,脉浮紧为风寒外束之征。 

治法:疏风散寒。 

方药:川芎茶调散:川芎10g羌活10g白芷10g细辛3g薄荷5g(后下)荆芥10g防风10g甘草6g日一剂水煎服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杜景佺,冀州武邑人。性严正,举明经中第,累迁殿中侍御史。出为益州录事参军。时隆州司马房嗣业徙州司马,诏未下,欲即视事,先笞责吏以示威。景佺谓曰:“公虽受命为司马,州未受命,何急数日禄邪?”嗣业怒,不听。景佺曰:“公持咫尺制,真伪莫辨,即欲搅乱一府,敬业扬州之祸,非此类邪?”叱左右罢去,既乃除荆州司马。吏歌之曰:“录事意,与天通;州司马,折威风。”由是浸知名。

  入为司刑丞,与徐有功,来俊臣、侯思止专治诏狱,时称“遇徐、杜者生,来、侯者死”。改秋官员外郎,与侍郎陆元方按员外郎侯昧虚罪,已推,辄释之。武后怒其不待报,元方大惧,景佺独曰:“陛下明诏六品、七品官,文辨已定,待命于外,今虽欲罪臣,奈明诏何?”宰相曰:“诏为司刑设,何预秋官邪?”景佺曰:“诏令一布,无台、寺之异。”后以为守法,擢凤阁舍人。迁洛州司马。

  延载元年,检校风阁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后尝季秋出梨华示宰相以为祥,众贺曰:“陛下德被草木,故秋再华。”景俭独曰:“阴阳不相夺伦,渎即为灾。故曰:“冬无愆阳,夏无伏阴,春无凄风,秋无苦雨。’令草木黄落,而木复华,渎阴阳也。窃恐陛下布德施令,有所亏素。臣位宰相,助天治物,治而不和,臣之咎也。”顿首请罪。后曰:“真宰相!”会李昭德下狱,景佺苦申救,后以为面欺,左迁秦州刺史。入拜司刑卿。圣历元年,复以凤阁侍郎同风阁鸾台平章事。契丹入寇,陷河北数州,虏已去,武懿宗欲尽论其罪,景佺以为胁从可原,后如其议。坐漏省内语,降司刑少卿。出为并州长史,道病卒,赠相州刺史。(《新唐书》·列传第四十一)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时隆州司马房嗣业州司马——徙:流放。

B.由是知名——浸:逐渐。

C.与徐有功、来俊臣、侯思止专诏狱——治:审理。

D.与侍郎陆元方员外郎侯昧虚罪——按:查办。

2.以下各组句子,全都直接表明杜景佺“性严正”的一组是(     )

A.①州司马,折威风 ②公持咫尺制,真伪莫辨

B.①遇徐、杜者生 ③今虽欲罪臣,祭明诏何

C.①诏令一布,无台、寺之异 ②阴阳不相夺伦,滨即为灾

D.①景佺以为胁从可原 ②后曰:“真宰相!”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杜景佺不惧隆州司马房嗣业的淫威,直面斥责他仗势凌人、横行不法的行为,受到官吏和百姓的称赞,杜景佺也由此显名。

B.“遇徐、杜着生,来、侯者死”的称述,表明了徐有功、杜景佺执法的公正,也道出了百姓对酷吏来俊臣、侯思止的不满。

C.杜景佺和陆元方在侯味虚的案子上,依法办事,却引发了武后的愤怒,杜景佺不卑不亢的回答,让武后改变了态度。

D.在对待“秋出梨华”这件事上,群臣都阿谀奉承,附和武后吉祥之说,唯独杜景佺敢说真话,武后称之为“真宰相”。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诏未下,欲印视事,先笞责吏以示威。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契丹入寇,陷河北数州,虏已去,武懿宗欲尽论其罪。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