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单项选择题

设待传送数据总长度为L位,分组长度为P位,其中头部开销长度为H位,源节点到目的节点之间的链路数为h,每个链路上的延迟时间为D秒,数据传输率为Bbps,虚电路建立连接的时间都为S秒,在分组交换方式下每个中间节点产生d位的延迟时间,则传送所有数据,虚电路分组交换所需时间是([X]表示对X向上取整)______。

A.S+(hd/B+P/B)×[L/(P-H)]秒
B.S+(hD+P/B)×[L/(P-H)]秒
C.S+[(h-1)D+P/B]×[L/(P-H)]秒
D.S+[(h-1)d/B+hD+P/B]×[L/(P-H)]秒

答案

参考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虚电路的基本原理,首先要明确虚电路是一种面向连接的网络服务,是分组交换的一种,因此虚电路交换的总时间包括连接建立时间、每一个分组的发送时间、传播延时以及每个中间节点的延时。具体来说主机HA要和HC进行数据交换,首先主机HA向HC发一虚呼叫(虚电路连接请求),该虚呼叫选择一条适当的路径传送到HC,记下沿途所经过的路程作为虚电路,并给其赋一个虚电路号VC1。如果HC准备就绪,则发一响应给HA,HA收到该响应,则虚电路VC1已建立完毕。随后HA和HC的数据交换必须通过该虚电路进行。数据交换完毕,则释放虚电路。注意源节点到目的节点之间的链路数为h,因此之间有h-1个中间节点,因此传送单一个分组所需的时间是(h-1)d/B+hD+P/B,因此总的时间是s+[(h-1)d/B+hD+P/B]×[L/(P-H)]秒,答案是D。
关于时延的定义和计算:
传输时延(发送时延):发送数据时,数据块从结点进入到传输媒体所需要的时间。也就是从发送数据帧的第一个比特算起,到该帧的最后一个比特发送完毕所需的时间。
传播时延:电磁波在信道中需要传播一定的距离而花费的时间。
信号传输速率(即发送速率)和信号在信道上的传播速率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处理时延:交换结点为存储转发而进行一些必要的处理所花费的时间。
排队时延:结点缓存队列中分组排队所经历的时延。排队时延的长短往往取决于网络中当时的通信量。
因此数据经历的总时延就是发送时延、传播时延、处理时延和排队时延之和,一定注意对于高速网络链路,提高的仅仅是数据的发送速率而不是比特在链路上的传播速率。提高链路带宽只能减小了数据的发送时延。

简答题
问答题

在考生文件夹下,存有文档WDAl51.DOC,其内容如下。
【文档开始】
模/数转换
在工业控制和参数测量时,经常遇到有关的参量是一些连续变化的物理量。例如温度、速度、流量、压力等等。这些量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都是连续变化的,这样的物理量称为摹拟量。用计算机处理这些摹拟量时,一般先利用光电元件、压敏元件、热敏元件等把它们变成摹拟电流或电压,然后再将摹拟电流或电压转换为数字量。
为了把摹拟量变为数字量,一般分两步进行。先是对摹拟量采样,得到与此摹拟量相对应的离散脉冲序列,然后用模/数转换器将离散脉冲变为离散的数字信号,这样就完成了摹拟量到数字量的转换。这两个步骤分别称为采样和量化。
【文档结束】
按照要求完成下列操作,并以原文件名保存文档。
(1)将文中所有错词“摹拟”替换为“模拟”;将标题段(“模/数转换”)设置为三号红色空心黑体、居中,字符间距加宽2磅。
(2)将正文各段文字(“在工业控制……采样和量化。”)设置为小四号仿宋GB2312;各段落悬挂缩进0.8厘米,段前间距8磅。
(3)将文档页面的纸型设置为“16开(18.4×26厘米)”,左右边距各为3厘米;页面中添加页眉,并在页眉中以右对齐方式添加页码。
2.在考生文件夹下,存有文档WDAl52.DOC,其内容如下。
【文档开始】
C语言血和long型数据的表示范围

数据类型所占位数表示范围
Int16
Long32
【文档结束】
按照要求完成下列操作,并以原文件名保存文档。
(1)将表题段(“c语言int和long型数据的表示范围”)设置为三号宋体、加粗、居中:在表格第2行第3列和第3行第3列单元格中分别输入:“-215到215-1”、“-231到231-”;设置表格居中,表格中所有内容水平居中;表格中的所有内容设置为四号宋体,
(2)设置表格列宽为3厘米,行高20磅,外框线为红色1.5磅双窄线,内框线为红色0.75磅单实线;设置第1行单元格为黄色底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