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题目。(6分)

【甲】江亭夜月送别(王勃)

乱烟笼碧砌,飞月向南端。

寂寞离亭掩,江山此夜寒。

【乙】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小题1:王勃的这两首送别诗所抒发的感情有何区别?(2分)

                                                                               

                                                                               

小题2:有人说《江亭月送别》这首诗全篇不见“送”、“别”字,也不见一个人,怎见送别之情呢?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你结合这首诗的前两句分析。(4分)

                                                                               

                                                                               

答案

小题1:第一首:从“寂寞离亭掩,江山此夜寒”中“寂寞、寒”可以看出诗人送别友人后的孤寂、凄凉之感。第二首:从“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可以看出诗人不做悲酸语,表达出真正友谊不受时空的限制,体现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小题1:不同意。诗歌前两句以“烟笼”“月移”写送别后景色的深沉,使全诗笼罩在一片朦胧伤感的离别情绪中,寓情于景,景中见情,间接抒发了离情。

小题1:题目分析:《江亭夜月送别》通首诗看来都是写景,而诗人送别后的留连顾望之状、凄凉寂寞之情,自然浮现纸上,是一首寓情于景、景中见情的佳作,兼有耐人寻味的深度和美感。“寒”字在句内还因“此夜”两字而注入离情,说明这不是通常因夜深感觉到的肤体寒冷,而是在这个特定的离别之夜独有的内心感受。第二首首句写烟而曰“乱”烟,既是形容夜烟弥漫,也表达了诗人心情的迷乱。次句写月而曰“飞”月,既是说明时间的推移,也暗示诗人伫立凝望时产生的聚散匆匆之感。第三句写离亭掩而加了“寂寞”二字,既是写外界的景象,也是写内心的情怀。从整首诗看,诗人就是运用这样一些字眼把画面点活,把送别后的孤寂怅惘之情融化入景色的描写之中。《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此诗一洗往昔送别诗中悲苦缠绵之态,体现出高远的志趣和旷达的胸怀。“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两句,成为远隔千山万水的朋友之间表达深厚情谊的不朽名句。

点评:诗歌赏析题是一种常考题型,常考考点有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平时的学习中,进行诗歌鉴赏时,要理解作者的构思,把握诗歌意象,领会意境,品味其语言,辨析作者的抒情手法和描写手法。

小题1:题目分析:在这诗中,诗人的离情不是用“泣离群”之类的话来直接表达的,而是通过对景物的描绘来间接表达。诗人在江边送走行人后,环顾离亭,仰望明月,远眺江山,感怀此夜,就身边眼前的景色描绘出一幅画面优美、富有情味的江边月夜图。通首诗看来都是写景,而诗人送别后的留连顾望之状、凄凉寂寞之情,自然浮现纸上,是一首寓情于景、景中见情的佳作,兼有耐人寻味的深度和美感。

点评:诗歌赏析题是一种常考题型,常考考点有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平时的学习中,进行诗歌鉴赏时,要理解作者的构思,把握诗歌意象,领会意境,品味其语言,辨析作者的抒情手法和描写手法。

单项选择题
名词解释